本报讯 未来如何进一步科学合理安排高架、BRT等多种交通布局?记者日前从市规划局获悉,我市已首次建立起综合交通模型,为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运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这在国内同类城市中是第一个。”规划部门相关人士说,交通模型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决策技术分析工具,能够实现对现状交通运行的摸拟和再现,对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可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方案比选提供技术支撑。
借助交通模型,目前,我市能够对现状道路交通运行、公交运行状况进行直观的模拟和评价。比如,对现状道路运行车速进行分析评价,发现核心区主要道路的现状车速为每小时19公里左右;对现状道路拥挤度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高峰时段核心区主要道路中,怀德桥、和平路、延陵中路、关河中路、兰陵路、永宁路、化龙巷等道路交通比较拥挤;对现状公交客流量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市区日均公交客运量约102万乘次,完成客运周转量约为455万人公里,利用公交出行的约为78.5万人次,平均乘距为5.8公里,换乘系数约为1.3。
自从我市建成高架后,高架路分流作用明显。数据显示,高架路的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达到18万车次,占全市交通总量的12%; (下转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