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底越来越近,又到了年会扎堆的时候。无论想艳压群芳,还是走低调路线,公司年会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被称为“公司春晚”的年会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盛行的。几十年间,它的画风也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从最初的简单朴素,到后来的高端华丽,再到这两年开始逐渐兴起的务实创新风,公司年会也成了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年会大多是总结表彰会,很少出现节目表演
“年会很早就有了,只是最初叫法和现在不同。”今年64岁的蒋志超在退休前是我市市总工会副主席,年轻时,他在机关和企业都曾有过工作经历。
据他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到年底,每个企业都会组织员工召开总结表彰会,大家聚在一起开个大会,总结过去畅想未来。“那时候,企业总结表彰会大都简单朴素,没有聚餐,很少看到文艺表演。从功能上来说,年底一年一度的总结表彰会就是那个时代的年会。”
50岁的彭勇年轻时曾在原常州市酿酒总厂工作,那时,他特别喜欢跳舞,是厂里有名的文艺骨干。后来,为了追梦艺术,还曾加入市歌舞团。
“上世纪八十年代,极少企业的年底总结表彰会有文艺表演,且大多公对公,兄弟企业间也会互邀文艺骨干到场表演。”彭勇就曾以企业文艺积极分子的身份,被其他企业邀请,在年度总结表彰会上表演。
他说,当时还没有这么多大型酒店,总结表彰会大多是在企业内部举行,受邀表演的也没有报酬,但一般都会收到小礼品,他当时就收到不少水杯和饭盒。
上世纪九十年代,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年会上的“吃”变得重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彭勇开始接触到商演。这一时期,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在原白荡宾馆组织年会,他受邀在年会上表演霹雳舞。表演结束,除了小礼品,企业还发给每位受邀的演职人员5元辛苦费。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每到年底,他都会接到企业年会的邀请,且大多会有劳务费。
常州美利隆传媒公司的董事长王云华是圈内知名的活动策划人,他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做这一行的。他说,当时,社会上刚开始有年会的概念。
“年会这个词是广东人、福建人、台湾人那边带过来的,这些地方的企业,每到年底都会组织‘企业尾牙’,后来就被称为企业年会和公司年会。”
他回忆,那时候由于酒店的兴起,人们开始有了年会吃年夜饭的风气。“这时候,年会除了总结和表彰,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吃。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还不是特别富裕的年代,吃在人们心中占据着显要位置。”
虽然一些公司会组织文艺节目,但仍属于少数。“那时候卡拉OK盛行,年会节目还大多是在现场播放歌曲,或者唱歌跳舞。”
新千年后,大型酒店陆续涌现,年会承载的内容增多
2002年,彭勇到南大街上的太阳港饭店做主管。该饭店的4楼大厅面积有1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五六十桌客人同时就餐。这为人们组织大型婚庆,以及年会提供了合适场所。也就是那时候起,彭勇接触的年会明显比以前多了起来。
“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建的大型酒店越来越多,高档次年会开始出现,年会承载的内容也比以前更多。”这一时期,王云华和彭勇一样,忙年会成为每年年底的主题。
他回忆,那时候,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业开始盛行,直接带动了年会向高大上方向迈进。“一些年会上,光吃饭的动辄就是几十桌人。公司请专业的演员来表演,大屏、各种活动道具都会出现。”王云华说,这时的年会不仅是总结表彰和展望未来,还夹杂了营销手段。很多公司不仅邀请自己的员工,还会邀请一些客户。在他的房产年会案例中,就经常出现针对客户的“以老带新”的营销元素。
模特和演艺经纪人苏樱就是在2000年左右踏入这一行的。她回忆,地产、白酒等行业最喜欢组织高大上年会,也最喜欢邀请演员和模特,为企业提升形象和产品销量。
2010年左右,高大上年会不断涌现,带动酒店和演出市场的红火
2010年左右,苏樱的业务变得异常红火。每到年底,她都忙得不可开交。“常州的年会演出市场特别大,演员供不应求。只要不是太离谱,演员的价格可以随意报。像一个好的模特的报价在两三千元左右很常见,这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这一时期,年会的“花样”也在增多。像苏樱就开发出了新业务——模特彩绘,受到一些白酒商和房产商的欢迎,被他们邀请参加年会。
这一时期,80后小伙羌臣成立凌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做活动策划。
公司成立第一年,羌臣的公司就接到二三十单年会的活动,后来最多的时候,一年接到的年会活动能达到四五十场。
“很多公司的年会都选择在星级酒店举办,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注重舞美、灯光、布景,邀请明星也司空见惯。”他就曾为客户公司年会邀请屠洪刚、凤凰传奇等明星,一起邀请的还有卫视名嘴。
最近两年,以行业、区域商会、
功能协会为主体的年会增多,且风格越来越务实
最近几年,羌臣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从外面邀请演艺人员的企业年会越来越少,他们更加倾向于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自导自演节目。
对此,苏樱的感受更加明显。她介绍,这两年和十年前相比,业务量至少下降了一半,且年会的报价越来越低。截止到12月12日,她才接到今年第一个年会的活儿。以前这时候,她早已为年会忙活起来了。
“现在,企业举办年会更加务实。他们宁愿把之前花在邀请演员上的钱,用在员工福利上。”羌臣介绍,像前几年他曾服务的常州千家万铺商贸公司年会,曾花重金邀请明星;现在这些钱都用在了员工身上,用在了公益活动中。
除了企业更加理性外,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年会演艺和策划市场冲击很大。“之前,信息流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现在,上网一搜,刷刷抖音,就能得到很多好创意,员工们一学就会了。”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举办年会的主体增多,科技感增强。“原来都是企业办年会,现在商会、协会、老乡会组织年会的越来越多。年会中,微信抽奖、3D全息投影、视频互动活动,新的科技元素增强。”
羌臣说,某种程度上,年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华而不实的公司年会越来越少,反映了年会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经历浮躁后,企业负责人的观念更趋理性,这也是一种进步。”
吕洪涛 文 图片由羌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