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董逸 周喆君) 走进陈荣的家中,仿佛走进了“武侠世界”:电视剧里才能见到的石锁、铁砂,是他用来练力量的道具;武侠小说里才提到的“独门武器”,在他家里赫然摆放。“盘龙棍、鸡爪镰,都是我们卢氏心意拳特有的兵器。”今年68岁的陈荣,身着一身练功服,面色红润、身体健壮、声音洪亮。
卢氏心意拳,起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是其创始者卢嵩高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创新。2021年,卢氏心意拳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拳法以鹰、熊两仪成拳,基本内容分为八个大杂拳和七十二小手。
出生于1956年的陈荣,从小就是个“武痴”。小时候跟着哥哥练少林拳基本功,后来到红梅公园、人民公园跟各种年轻人“比武”。八十年代初,随着《少林寺》等功夫电影的热映,他更是一头扎进了练武热潮中。“说起我的师爷卢嵩高,那可真是‘一代宗师’。卢氏心意拳,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后经多方打听,陈荣了解到江阴有卢嵩高的亲传徒弟,名为周永福,他便和几个同龄人一起前去拜师。“当年,学武拜师有一定的门槛,经过了半年考察,我才从学生转变为徒弟。”陈荣回忆,当时从常州到江阴,骑自行车要两个半小时,他经常是下午两点下了班以后再赶往师傅家,要是遇上轮休,晚上就住在师傅家,一个星期去两次、每次练上三四个小时,从不间断。如今,陈荣是这项国家级非遗的第二代传人。
卢氏心意拳,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单招单式多,往往一个单一的动作就要反复练上一个小时。“要把这套拳学会并不难,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时间,但要真正‘出功夫’,就需要长此以往的练习。”如今,陈荣依旧每天上午坚持到红梅公园打拳,下午和晚上的空闲时间,就在家里练器械、练静功、桩功。
习武数十载,陈荣的关门弟子也有了三四十个、教过的学生有数百名,每天在红梅公园,还有一群“好奇”的人跟着他一起练。红梅街道聚博花园社区了解到有这么一位“能人”,第一时间联系了他,并询问是否愿意在社区开个免费教学班。没想陈荣立马答应了下来,从5月18号开班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5期,不仅吸引了三四十名学员的参与,年龄层也覆盖了三四十岁到七八十岁。
“为什么有的人练武会气喘吁吁,甚至还会伤筋动骨?其实是因为练的方式不对。”在上课的过程中,陈荣会结合理论与实际,要求学员们先“动”起来,再深入浅出地讲解动作。部分学员在上完课后还意犹未尽,下了课还在教室里继续练习。陈荣欣慰地表示:“有时间的话可以到红梅公园来找我一起练,然后到课堂上再进行巩固。”
陈荣如今是上海卢氏心意拳协会的常务副会长。“我想把我们社区打造成常州心意拳的传承点,在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帮助更多居民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