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懿 通讯员 李佳蔚
暑气渐消,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燃”了起来:随着星河广场灯光的亮起,波光粼粼的云湖边,运河音乐汇掀起音乐热浪;“常青美市”市集派对上,人们穿梭于各色商铺,开心逛吃;新开业的火锅店生意兴隆,店长透露,进入夏天,日均客流量超过400人,晚上尤其热闹。
定位于新潮街区的常青里,打造了25栋单体建筑,植入剧院式酒吧等特色业态,吸引水裹·汤泉江苏首店、MIU CLUB常州首店、帕丽斯艺术中心常州首店、亚朵酒店常州经开区首店进驻,以“首店经济”集聚消费流量。
“进一步打响运河工业文旅品牌,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应‘运’而生、因‘运’而兴。”丁堰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政剑说,紧扣“运河文旅新标杆、三新经济新前沿”发展定位,丁堰正聚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催生发展新动能,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
红墙灰瓦、一步一景,行走在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能感受到民国风建筑与当代艺术的碰撞、时尚潮流与文化创意的交织。创意园由国家第四批工业遗产大明厂改造建设而成,已成为展销、文创、餐饮、娱乐、影视等业态为一体的聚集区,累计销售额达到百亿元。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南厂区内,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的图文、影像、实物等,诉说着运河与常州工业的故事。展览馆讲解员刘波告诉记者,她已接待了千余名前来研学的青少年。
依托运河名片,丁堰开发“运河智造 匠心常传”大运河工业研学项目,打造了戚机厂火车文化园、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蓝豹绿色花园工厂、“蓝精灵”智慧地铁科普基地、运河公园等多条研学线路,邀请网红直播探厂,增加人气。
通过重点项目攻坚、产业转型向新、园区质效升级,丁堰街道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拓宽发展新空间。走进常州虹纬纺织有限公司二纺车间,全自动化生产场景让人眼前一亮——细纱机整齐划一,空纱管被统一送入对应位置,顶部的弹力纱一圈圈缠绕于细纱管上。一根小小的弹力纱,为虹纬纺织打开了世界市场,海外订单占据总量的一半。企业营销部副经理王学凤说,二纺车间完成落纱自动化改造后,效率提升了20%。企业平均每月推出3—5款新品,客户有需求就能直接拿货。
作为常州经开区首个园区更新项目,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已入驻70多家企业,亩均税收由原先的3.5万元增长至40万元,产业集聚度、科技创新能力和安全环保水平同步提升,被评为2023年度省十大工业用地节地模式先进典型案例。“扎根大运河畔,就是看中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常州思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建良说,入驻产业园后,厂房面积较之前翻了3倍,有了充裕的研发测试空间,企业发展增速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