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

A08

新质领航 区域发展既高又新 2024年11月04日 常州日报 A08版 常州经开区

□本报记者 孙婕

从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到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从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到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各板块紧抓快干、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稳工业、抓项目、促消费,干出加速度、干出高效率——在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中,常州经开区在全国2100余个省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蝉联第一,成为“大而强”的代表。

今年前三季度,常州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3.5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294.6亿元,同比增长6.6%;进出口总额294.5亿元,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及进出口规模,均位列全市前三。

项目招引、园区更新、科技创新、智改数转,“新质生产力”领航区域发展。

建设加速,产能升级

10月2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块屋面底板的拼装,中车戚墅堰所新能源风电传动系统产业化基地风电联合厂房全部屋面完成封顶,距离项目竣工又近了一步。

风电联合厂房作为新能源风电传动系统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的最大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属于重型钢结构工业厂房,涵盖了风电齿轮箱零部件的精加工、组装、试验、涂装、后处理及仓储等功能需求。

不久前,新产业化基地总装试验产线的20兆瓦齿轮箱加载试验台也完成对扭加载试验,具备试验能力。同时,企业生产组装的风电齿轮箱已完成试验台位搭建,并在10月24日开始按照试验大纲推进型式试验工作。

新能源装备产业是常州经开区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风能是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省重大项目,该项目预计到2025年,能新增年产1800台3—12兆瓦风电齿轮传动系统生产能力,为风电装备产业发展打造新增长极。

在合成生物赛道,落户3年的洁维生物步履不停。“去年我们帮助客户完成了实验室设备到商业化设备的提升,收获许多正向反馈。”企业总经理汪奇志说,目前研发中心结合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设备的产能,意味着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相互咬合,达到制备最大化的平衡点。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过去客户主要诉求是帮助他们完成克重药品生产,如今已经是几十公斤、上百公斤的量化需求,怎么实现这类需求的普遍应用,是今年企业一直探索的方向。“一个类似接头的部件,上面分布着形态各异的接入口,我们通过这一个部件的开发,实现6个设备的同等产能。”汪奇志说。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全区以项目攻坚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稳健增长,前三季度累计招引项目54个,总投资约218.03亿元,入选省重大项目5个并全部开工,数量创历年之最;市重大项目列统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项目攻坚之余,常州经开区积极抢占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不断增创实体经济新优势。目前,“四特三新三潜”产业产值占规上比重超80%,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产值超过375亿元。

园区拔节,产业向新

万洋科技城一期项目现场,处处是一片赶工期、抢进度的繁忙景象,四季度一期项目即将交付。

作为常州经开区“工改”的主要阵地之一,万洋科技城在项目用地容积率、亩均产出等有明确要求,鼓励企业建设使用标准厂房,积极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户,为产业焕新打下基础。

全区在建和建成的园区中,既有国企牵头打造的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东方汽车电子产业园等园区,也有民企打造的恒耐·创智天地产业园。

当前,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已签约专业电解水制氢整流设备供应商英特利、硅基光电集成芯片新秀灵动芯光、创新生物科技企业崇柏特等多家科创企业,打造高能级产业科创孵化载体。作为园区建设运营方,江苏常州东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扛起国企担当,为园区配套打造产业孵化中心、科技人才公寓和精品商务酒店,目前完成竣工验收。

国企领航,民企竞秀。去年8月,恒耐·创智天地产业园一期交付,这是全区首个由民营企业自主完成的园区更新项目,打造集研发生产、总部办公、科创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园区以智能装备制造、先进设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辅助发展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政府还在园区内贴心设立“精诚办”政务服务便利点,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备案、环评、税务、社保等15种事项服务,让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成事。

联东U谷·宋剑湖创新智慧港项目二期顺利完工并陆续交付,招引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着力发展低污染、高效益、强带动力的高新、高端产业。项目三期提前开工,预招商1万平方米,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办公需求,三期打造了500到600平方米的小平层,发展总部经济,预计年底前初具规模。

园区内,常州市武联电气焊割设备有限公司已完成装修,开始投产。公司长期致力于金属切割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销售领域,总经理周国兴介绍,随着公司资质提升及业务扩大,每年产值以30%速度增长,企业因业务发展逐渐扩大比较注重企业形象。据了解,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泛洋”牌系列,完全可以替代国外厂家的产品,已部分出口国外。入驻园区后,将引进进口高端设备以提升企业产能及形象。

2021年以来,常州经开区全域推进“工改”攻坚战,按照“一园区一特色一品牌”理念打造23个现代化产业园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从“低端粗放”向“高端精良”转变。累计完成土地整理7000余亩,新建现代化园区16个,建成高标准厂房170万平方米,落户优质企业75家,园区综合招引率超71.6%,为建设近零碳园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勇闯“无人区”

冲刺8年,产品填补了国内显示屏产业的关键元件COF载带及COF—IC显示驱动芯片的空白,拥有核心技术专利231项,终于获得投资商的青睐,成为行业“独角兽”,这是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杉元科技有限公司迭代开发第四代石墨烯导电浆料,连续2年被评为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目前,市场上的石墨烯导电浆料大多是第一代、第二代,我们已开发了第四代产品,并首创具有多种功能的石墨烯新材料。”杉元科技董事长孙培育介绍,企业主导起草多项石墨烯行业标准,与比亚迪等开展合作。

瞄准科技“最前沿”,勇闯创新“无人区”。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与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省院士工作站,将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癌症无创精准放疗的发展态势。

信承瑞致力于提供新能源新材料连接系统解决方案。“落户常经开以来,公司逐步实现了装备自主化,推动各类新技术落地生金。”信承瑞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金良赞说。

常州经开区成立以来,陆续实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多个重点创新平台载体“零突破”,通过平台联动激发创新集群活力。从最初高企只有96家,到如今拥有国家特色产业基地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1个、高新技术企业近5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170家,创新驱动水平连续两年居全省省级开发区首位。

当前,常州经开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航行动”,积极锻造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崛起“苏南智造新高地”。

数字快车,链上开花

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让数字产业拓展实体经济空间,常州经开区工业企业搭乘“数字快车”,实现“链上开花”。

在日前发布的常州2024“十链突破”项目中,常州经开区独中两元,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随着部分设备迁入位于潞城街道的新厂区,标志着日盈电子5G智能化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已经开始投产。今年以来,日盈开发了“日盈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对其核心供应商能够做到主动赋能,把自己的平台开放给上游企业使用,并帮助核心供应商为“哑设备”加装数据采集反馈单元,让“哑设备”也能提供实时数据与系统链接等信创措施。

近年来,祥明智能引入产线资源智能调度应用功能,实现一套控制系统监控管理所有软件应用与设备。企业紧扣“精益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设理念,建设与优化产品研发、制造、采购、客户关系、仓储、物流等数字化系统,与上游供应商进行协同,打造数字供应链,以“客户→供应商”为中心,实现在线订单拉动采购,规范采购过程中的寻源、定价环节,形成采购执行与供应商高度集成和协同的供应商关系。

数字化设计仿真缩短产品研发生产周期,生产车间里机器人小车“跑来跑去”精准运送物料,“数字大脑”监测全流程生产……作为首批链主企业的博瑞电力,一举获得全市首家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级评定,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随着“智改数转网联”的深入推进,全区创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项目1个,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8个,各级智能工厂(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超百家、星级上云企业25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