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

A01

合成生物产业蓄力起势 武进:用快节奏赢快发展 2024年11月12日 常州日报 A01版 要闻

□本报记者 周茜 通讯员 周健

“从开始接洽到最后落户,只用了2个多月。”11月1日,γ-GC&聚谷氨酸系列医疗器械项目落户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江苏坤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军在签约仪式现场说,合成生物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作为创业者,面临试错成本高等诸多挑战,因此企业对落户慎之又慎,“西太湖的产业基础、产业配套与我们的匹配度很高,营商环境也很好,让我们最终快速做出选择”。

9月26日,脂代科技功能性油脂量产项目签约;10月12日,丝心蛋白系列医疗器械项目签约;10月18日,重组蛋白组织再生科技项目签约……作为常州市合成生物三大板块之一,武进深耕“两湖”创新区,厚植新质生产力,9月以来几乎每周都有合成生物项目落地。以产业思维招项目、以项目集聚强产业,全区基金、平台、阵地有效对接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壮大、速成气候。

外引内育,产业集聚“一个园”

合成生物产业,深圳领跑全国。去年以来,武进先后对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积极争取专家智库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今年4月,常州西太湖(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专业人员前置蹲点,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

深圳智态生创创始人厉伟在西太湖成立了常州智态生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多结构式的短肽产品。“企业成立以来获得的产品需求反馈非常强烈。”厉伟表示,期待在常州打造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生产中心,链接优质资源,带动更多研发成果转化落地。

借力借势发达地区经验的同时,武进强化要素保障等相关支撑,全力支持本地合成生物企业创新发展。

获两项“全球销冠”认证的创健医疗,抓住先发优势,在西太湖设立江苏创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可吸收可降解医用生物材料及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已于10月22日封顶,预计明年8月投产;常州天地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生物微球领域头部企业之一,所属集团伯仪生物在西太湖实施生物微球及相关核心生物制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试生产;轻医美赛道的泰美瑞已成功合成开发7个XVII重组胶原蛋白基因片段并完成小试,正稳步推进1000L中试产线落地,公司5款重组胶原蛋白新品前不久获批上市……

“合成生物学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占比最多。这与西太湖持续打造的高端医疗健康产业不谋而合。”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局长牛明介绍,通过外引内育,目前园区已集聚合成生物相关领域企业近30家,覆盖从原料产业端到研发工具端、再到医美产品端和医学应用端等多个领域。

全链支撑,创新协同“一张网”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批批科研人才纷至沓来。武进加快健全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出招,推动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西太湖与深创投等知名投资集团合作,组建合成生物产业投资联盟、成立天使投资基金,畅通金融“活水”。脂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采用生物合成工艺,实现甘油二酯油的连续化生产,市场占有率超70%,企业在全国选址扩产时与西太湖一拍即合。“这里高效的产业协同让我印象深刻。”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崔立明说,过去半年,企业获得了由深创投领投的A轮融资,其中也得到常州本地国资引导基金支持。项目团队还以最快速度甄选好厂房,为企业落地首个万吨工厂打下基础。

合成生物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潜力巨大,不少企业在积极布局,设在西太湖的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成为一大助力。创健健康副总经理严海俊对此感慨道:“分中心可以提供前置指导,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咨询还是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都有很大便利。”目前,该常州分中心总赋权事项累计达159项。

全方位激发创新动能,厉伟、陆肇阳、杨光辉等合成生物领域高层次人才入选“龙城英才”、省“双创”创业类人才。此外,武进还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州合成生物化学联合研究中心、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赋能科技“突围”;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一期项目、合成生物岛一期项目等提速建设;合成生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装备制造、设备支持、标准制定等服务。

接下来,武进还将强化现有平台功能,形成支撑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同时以更大力气吸引要素资源集聚,打造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产业创新生态链,为合成生物企业加速成长创造最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