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 尤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近年来,常州市第五中学围绕打造高效思政课程体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与常州相关的本土党史故事和历代五中人踔厉奋发的奋斗故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素材,将“小教室”变成“大课堂”,让信仰之光闪耀校园。
明方向,党委推动上好思政课
市五中党委书记吴栋、校长杭佳楣分别带头上好思政课——
吴栋的三节思政课《争做朝阳一代 续写汇秀华章》《蓝图已绘就 逐梦唯笃行》《少年应有鸿鹄志 当骑骏马踏平川》,从张太雷等革命先驱献身无产阶级事业的故事到学校的第六轮主动发展规划,他鼓励五中学生“要以广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主动承担起青年的责任”。他与教师共勉“要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用高质量的学校建设服务常州教育发展”。
杭佳楣在高三毕业典礼上用《在更美的世界,与更好的你相逢》寄语五中学子“在社会发展的壮丽篇章中,永远能够保持实干、拼搏的青春姿态”;开学第一讲中,《让奋进的你成为汇秀园里最美的风景》希望五中师生“要努力做最美答卷人,诚于做人,敬于做事,脚在地上,身在云端,不忘初心,面向未来,共同绘就五中新篇章”。
推进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校党委发挥头雁引领作用,用心用情讲思政,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努力发挥思政课的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
开路径,以“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在刚刚结束的我市局属学校“讲好红色故事 争当时代新人”大赛中,市五中高三(16)班陈靖涵获得了特等奖。“我希望能够在更大的舞台宣讲,以我们青年之声讲述红色党史,传承民族精神。”他说。
而在2021年,现高三(2)班盛亚静也获得该项比赛的大市特等奖,同时获得了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二等奖。
近年来,红色宣讲活动已成为常州市第五中学的品牌活动。尝试将历史与当下相连,在讲述的过程中感知现在,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中去,这是开展活动的初衷。
学校今年创新形式,引入红色话剧。10月30日,由常州市金坛华罗庚艺术团排演的首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华西坝”历史的话剧——《野蜂飞舞》在五中知音楼剧场拉开帷幕。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青春、热血、理想、信念,深深感染了五中学子。这是一场对抗战历史的温情致敬,掌声一次次在知音剧场响起,学生的眼中蓄满了感动的泪水。
五中艺馨义工已成立近10年,志愿者们主动承担学校重大活动的义工服务工作,同时走出课堂,走进永红老年公寓、常州市红十字血站、天爱儿童康复中心等,用青春热血服务他人,回报社会。
红色宣讲、红色话剧、义工服务……在探索沉浸式思政大课堂的过程中,常州市第五中学不仅抓住思政课主阵地,还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以德育活动为载体,通过整合资源、拓宽路径,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让思政教育动情、走心,在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中“精准滴灌”。
强特色,探索高中思政课“横向一体化”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讲信仰者首先自己要有信仰。在探索思政引领,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苦练内功,坚持传承精神,更要懂得打破学科壁垒,探索思政课“横向一体化”,为党的教育事业立心铸魂。
常州市第五中学“汇秀·青年智库”项目积极实践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理念,以实现青年教师人才培养,探索高中思政课横向一体化。
项目每月定期开展两次跨学科研讨活动,积极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体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历史教师章则宸创设性地将大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以容闳为切入点,串联起了晚清的一系列改革运动。“课后不少学生表示,通过这节课,他们从历史中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生逢伟大的时代,更应该建功伟大的时代。”
“汇秀·青年智库”项目将“国家认同”教育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模型作为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从目标内容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教研一体化四个实践途径出发,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德育实效。
“走心的思政课程的首要前提在于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常州市第五中学政治教师吴格格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共党史专业,她表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她将借助高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思政课堂的专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