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版:本地医讯
2022年12月20日

科学备药不盲从,合理用药享健康

□本报通讯员 武医宣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囤药”“吃药”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退烧、止咳、抗病毒、抗菌药物等药品更是成为热门关注对象,相应的药物也被囤入家庭药箱。但在购买及使用药品的过程中,该如何科学选购和安全使用则更为重要。就近期广大群众最关心的话题,武进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主管药师范伟伟为大家科普居家安全用药注意事项。

不需要大量囤药

结合目前新冠的症状,可依据感冒症状进行治疗,结合自己平时治疗感冒的方式,备点对症的药,但没必要多种类大量的囤药。

另外,大家可以在家里备一些其他常见疾病可能会用到的药品,比如肠胃功能差出现腹泻,可以备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等。

没有症状不要吃药

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都不能预防新冠,更不能根治,只能缓解症状,盲目服药不可取。

选择对症治疗药物

感冒时经常出现发热、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疼、咳嗽、咳痰等,可以针对某一症状选用含有单一有效成分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发热是人体启动免疫功能的表现,对于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选择单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两个药不建议交叉使用,因为可能会导致用药差错和增加副作用。

针对发热、头痛、嗓子痛等疼痛症状,或者没有发热仅有疼痛症状时,药物选择上可以只服用含单一药物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咳嗽也是机体自我保护的手段,大于1岁儿童可给予蜂蜜或其他温热流质(汤、茶等)。成人可以选择含右美沙芬的药物。如咳嗽有痰,而且痰不易咳出时,可选择含单一药物成分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或愈创甘油醚的化痰药。

若出现流鼻涕,可选择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若鼻塞症状明显,可选择含有伪麻黄碱的药物。

多个感冒症状同时出现时,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有效成分组合的复方感冒药。(如图)

不要多吃药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不要在短时间内重复用药,退烧药每4—6小时才可重复使用1次。另外,也不要同时吃多种退烧药,摄入过多,并不会让退烧更快,反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服用药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自己是否存在用药禁用或慎用的情况;看清楚药品主要成分,特别是复方感冒药物、中成药,其中一些药物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吃了复方药物,就不要再吃退烧药,否则可能药物过量摄入,导致急性肝功能损伤。

另外,儿童用药不是单纯的药量减半,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仔细计算小朋友该吃多少。

不要擅自服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感染,而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病毒,抗菌药物不能作用于病毒,并且随意使用抗菌药物还会增加细菌耐药风险。抗菌药物建议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

含有氯苯那敏或者苯海拉明的感冒药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建议睡前或者夜间服药。如白天服用,注意不要开车或者操作精密仪器,或者可以选择分为日夜片的感冒药,其中白天的药片不含抗过敏药。

服用退烧药、感冒药后不要饮酒,酒精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饮酒,会损害肝脏,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

需要注意药品保存方式,在正确的贮存条件下,才能够保证药品质量。一般药品要常温、避光、阴凉保存。具体每种药品的储存方法,可参考药品说明书。

每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面对眼花缭乱的用药清单和囤药狂潮,做好个人防护和增强免疫力是关键,科学用药,保证健康。

毛病虽小却痛苦万分 小切口来解决大问题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