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4版:现代教育
2024年01月09日

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

劳育引领兴教育,立德树人育英才

□尤佳 陈作青图文报道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在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劳动教育已成为赋能师生成长的重要途径。该校于2022年正式立项成为常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校,通过劳动教育“333”工程建设,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淬炼劳动品质。如今,“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开发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为了落实劳动育人成效,横山桥高中通过制定劳动项目清单,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内容;编写劳动课程手册,设置劳动任务群来开发劳动课程。

作为一所农村高中,学校结合寄宿制特点和常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重点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净化教室”“温馨宿舍”的日常生活劳动、“田园生活”“非遗传承”的生产劳动、“职业体验”“公益志愿”的服务性劳动,横山桥高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共设置九个任务群。

在校内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霞峰本草园,每周都会有劳动教育种植课程。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高一年级学生学习茶树的种植知识和种植技能,分工合作,施肥栽苗、松土除草。师生一起翻土施肥,种下一棵棵鲜绿的茶苗,共同享受着劳动的乐趣。高二的学生们则向老师请教向日葵的种植技术,准备将收获的向日葵作为礼物送给高三的学长学姐们。劳动让同学们懂得了感恩和祝福等这些朴素美好的情感。

据了解,学校将九个任务群在各学年分布设计,“整体规划、纵向推进、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依据学年任务群所体现的课程内容要求,选择和确定所需实施的任务群,整体安排每学年的项目,体现项目在不同年级的纵向衔接与递进关系。

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近年来,横山桥高中对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有效整合,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

学校借助本身地理优势,重点开发建设“霞峰本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占地近10亩,包括种植区、活动区、展览区等板块。其中种植区规划有喜阳植物区、喜阴植物区和大棚植物区,使用自动雾化喷灌和滴管技术;活动区分劳动体验区、制作体验区;展览区由学生成果区组成。同时相继开发了校内其他场所和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功能室等,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

家校携手共同育人,构建学生劳动教育共同体。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纪念日等组织孝亲劳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等专业家长资源进课堂,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学生家长的职业优势,聘请他们作为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常态化机制;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丰富性、亲情性、便利性等优势,使家校教育资源互补互助,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形成多元立体、丰富适切的劳动教育学习空间,学校将劳动教育的空间从学校、家庭拓展至社会,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发展。和太湖湾教育大营地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学工学农、非遗传承和创客等劳动教育,拓宽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途径。学校和横山社区合作,建设“霞峰志愿者”实践基地——“霞峰志愿者”横山服务站,定期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

让优质资源“用起来”,在横山桥高中,劳动教育优质发展,更多的学生亲历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激发劳动热情。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

评价让劳动教育走深走实。横山桥高中近年依据教育部文件,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学校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解决材料、所需工具、方法步骤……学生平日的劳动表现,均可以通过“劳动任务单”和“劳动清单”来记录,同时也成为评价学生劳动学习与实践效果、劳动目标达成情况的依据。依托信息技术,学生还可登录学校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线上系统,将劳动方案、劳动过程的照片和视频、劳动成果、劳动日志、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上传,生成属于自己的劳动数字档案,推动每位学生在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等各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平时表现评价,学生的劳动课程阶段综合评价也釆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结合档案袋进行;结果性评价釆用测评形式, 通过考查学生在完成测评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

没有上一篇了... ... 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