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要闻
2024年01月20日

人物档案:黄和

黄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常州—南京师范大学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院长。他以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带领团队设计了一种高效的生物合成路线,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出多种高附加值的生物基化学品,可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产生的化学品,在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主要研究工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5项。

助力常州擦亮合成生物“金字招牌”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

□储佳依 姜小莉

1月11日中午,刚结束一场重要会议的黄和院士,匆匆来到位于常州新北区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与一位知名投资集团的投资者进行初步洽谈。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我们吃的牛肉、猪肉可以通过细胞培养,淀粉可以用光来合成,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生产牛奶……”黄和认为,合成生物,是新的产业革命,将带来人类社会生产模式的重大改变,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领域。目前,我国的合成生物技术已跻身全球第一方阵。

在合成生物领域,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及生物基化学品制备研究的黄和院士及其团队,是众多投资机构眼中的“金字招牌”。他们的多项科研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包括,突破富马酸、苹果酸等酸味剂生物制备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我国酸味剂生物制造水平,满足食品、医药行业重大需求;攻克微生物制造DHA油脂的关键技术难题,发明成套绿色工业化生产工艺,打破国外企业相关技术垄断,使国产DHA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从0到80%的巨大转变。

如今,每每有慕名而来的投资人,黄和总会推荐他们:“去常州看看。”

“常州第一时间布局了合成生物赛道。去年1月,新北区主要领导赴南京师范大学拜访,沟通合作事项。3个月后,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签约成立;随后,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开园,吸引了很多优秀科学家来常州孵化产业。”

回顾双方的“极速版”合作进程,黄和认为:“常州这种勤奋拼搏的精神、极高的工作效率、敢于创新的勇气,将助力其成为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的制高点。”

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由南京师范大学与常州国家高新区共同成立,未来将打造成为集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企业孵化、资本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机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则以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为产业孵化平台,将努力打造成综合性、集成性、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有20个重点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9.5亿元,同时成立了20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和2亿元的园区发展基金。

主导过多个科研项目产业化,黄和深知产业化过程的漫长与不易。他表示,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将组建一支服务科学家成果孵化的专业队伍,配备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人员、融资人员、财务人员等,为科学家解决产业转化过程中的各类难题,节约创业时间与成本,把科学家的科研技术尽快推向市场。

目前,黄和及其团队孵化的DHA项目、诊断试剂项目、苹果酸项目等,都已签约落户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我们希望用五年的时间,为常州培育一个合成生物学产业集群,打造100家以上合成生物学创新企业,其中培育出20家行业领军企业。”黄和说。

黄和对合成生物产业与常州的“生化反应”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合成生物学离不开制造业,哪里对制造业的理解最深刻,哪里就能吸引国内甚至国际上最优秀的人才,将技术成果落地。常州有制造业的深厚功底、有非常完备的产业体系、有了不起的产业生态,相信未来合成生物产业的格局中,北有天津、南有深圳,中间有常州。”

近年来,常州精准把握住了新能源、碳纤维、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增长点。面向未来,黄和建议:“抓产业最重要的是抓人才,能把人才牢牢吸引在常州,就能做成产业创新的一半。然后,要做好产业孵化的平台,要能解决科学家从实验室向产业转移的‘最后一公里’,就能让常州成为产业创新的高地。”

我市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投用 23日最低气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