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要闻
2024年01月30日

以学正风强服务 以学促干优环境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系列报道之四

□朱雅萍 常环轩

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去;为重大项目“提速”,为环评审批“减负”,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坚决贯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进一步转化了作风、优化了行风,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明确重点 沉到一线

“我公司计划新建合成生物项目,排放含氮磷废水,请问项目是否可以实施?”“希望生态环境部门增加与环保有关的法律法规专项培训,帮助企业提高环保管理水平。”2023年11月24日,在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的“企业环保接待日”合成生物企业专场活动中,企业代表竞相提诉求、问政策、寻良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则热情答疑、提供建议、承诺服务。

主题教育中,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统筹谋划学、分层分类学、创新方式学,并结合常州发展实际,聚焦新一轮太湖治理、重污染行业源头治理、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明确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工作质效。2023年9月,常州积极参与建设环太湖机关党建圈,和其他环太湖城市一起,以“党建红”携手共治共创新时代“太湖美”。两个月后,我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涉磷企业整治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的经验做法登上了《新闻联播》。

为更好地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5名局班子成员挂钩指导7个基层直属局,通过进企业、进园区、进基层生态环境队伍,在调研中吃透情况、找准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切、企业关注的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市生态环境局常态化开展“企业环保接待日”活动,2023年先后举办新能源企业、合成生物企业等专场服务活动,为东方日升、吉恩药业等多家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指导。

以“问题导向”引领“工作方向”,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全面分析发展重点和企业诉求,对反映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的问题专题研究推进,并打造了多个创新成果。去年,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首创用户输变电项目联合服务机制,政企组团落实“五个一”服务举措,有力促进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群众 排忧解难

“我家附近的塑胶厂不再每天‘打雷’了,日子清静多了。”2023年12月,在收到全省首张噪声“按日计罚”罚单后,常州经开区某塑胶厂负责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加快整改并实现了噪声达标排放。对于整改结果,周边群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见初心。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以生态环境信访工作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好市民身边的环境问题,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广泛调研后,市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发现,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为此,我市结合省检察院和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开展“治理噪声、异味污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专项行动。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会同市检察院,联合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全面排查,并分阶段分类别对噪声、异味问题,尤其是信访反映强烈、关系群众切身环境利益的问题,加强联动,合力攻坚,长效管理,确保成效,打通生态环境惠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紧盯群众身边的污染,我市生态环境工作人员还结合主题教育要求,积极主动向市民传播正确的生态文明知识。市民葛先生发现,对面楼顶上有数个基站,因为担心辐射,他定制了金属窗帘,大白天都紧闭窗帘。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接到他的信访投诉后,立即携带专业仪器上门检测,用科学精准的检测结果打消了葛先生的疑虑。考虑到葛先生对辐射知识存在误区,工作人员还专门送上科普文章,并耐心解答了他的种种疑问……随着心中疑云渐渐消散,葛先生拉开了厚重的金属窗帘,让阳光和清风重新回到身边。

优化作风 服务发展

“提前介入精准服务 主动解难高效审批”,2023年,在常州地铁5号线顺利开工后,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专门给市生态环境局送来了锦旗。锦旗的背后,是一个个生态环境人与时间赛跑、为重大项目提速的故事。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优化“绿色通道”制度,采用“专班服务”“建档立卡”等服务模式,动态跟踪项目受理、咨询指导及审批全过程,在最短时间内为地铁5号线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扫清障碍,全年完成215个省、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

在此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施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对园区内符合要求的各类项目,落实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评内容等各项改革措施,提高了环评审批效率。2023年共为12家企业的项目办理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实现批复“立等可取”,平均节省审批时间10天以上。

为了引导更多企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主题教育中,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立足各产业特点,培育长期达标排放、环保信用优良的先进典型企业。2023年,全市共有21家企业入选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获评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为破解资金难题,在主题教育中,市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创新服务,联合金融机构在全省率先推出专属绿色金融产品——“环信融”,首批47家企业纳入“环信融”项目库;全省首个“环基贷”项目也落地常州,为企业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没有上一篇了... ... 回乡路,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