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3版:健康沙龙
2024年03月05日

关注孩子的听力健康

□本报通讯员 杨小霞

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桥梁,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何君玲来到天宁区雕庄街道水岸社区为社区居民和儿童讲解儿童听力保健知识。

婴幼儿时期

哪些因素会损失听力?

婴幼儿时期多由于遗传因素引发听力损失,最常见的有:GJB2(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迟发性听力下降)、GJB3(后天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SLC26A4(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线粒体12SrRNA(药物性聋)等。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耳畸形:外耳(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听骨链畸形);内耳(耳蜗发育畸形、前庭水管扩大)、颅面畸形及其他器官异常等;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注射相关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等;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等。

婴幼儿如何进行耳部

及听力的保健及预防?

1.建议有婚配生育要求的听力正常个体及有耳聋家族史者,孕前进行遗传咨询、耳聋基因筛查;2.孕期尽量避免病毒感染;避免服用耳毒性药物,如果需要用药,请严遵医嘱;3.产后积极配合进行听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让孩子更好地回归社会;4.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遵循医嘱,即使听力初筛通过,也应定期复查,以防迟发性听力损失;5.新生儿喂奶时尽量避免头位过低或呛奶,以防奶汁残留耳道或鼻腔,降低引发中耳炎的风险。

儿童听力下降怎么办?

儿童期的听力下降多是由中耳炎、鼓膜穿孔、耳部或头部外伤、药物性聋、迟发性听力损失等引起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正确的擤鼻方式。在感冒时,同时捏住两侧鼻腔擤鼻有可能会导致鼻涕倒流,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的产生。因此,正确的擤鼻姿势为: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交替擤鼻。

2.坐飞机时要正确保护耳朵。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有部分人会出现耳闷、耳痛的症状,检查后发现鼓膜充血、内陷,鼓室内积液,严重者甚至出现鼓膜穿孔。可以通过反复做吞咽、咀嚼等动作来减轻此症状。

3.注意喝水呛住、耳道进水、耳道进异物。尽量避免平躺喝水,以防呛水;洗澡或游泳时尽量避免呛水和耳道进水,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异物进入耳道。若发现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有异常、有拍打或抓等异常动作、对声音反应迟钝等表现时要及时就医。

4.避免耳部和头部外伤。耳部外伤可导致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严重的头部外伤可以导致颞骨骨折、鼓膜破裂、听骨链断裂和移位等;如果颞骨骨折涉及内耳,甚至会出现全聋。

5.让孩子远离强声和持续性的噪声。不要让儿童长时间佩戴耳机,如若需要,要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远离燃烧的烟花炮竹;避免长时间待在游戏厅、KTV等。

6.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必须使用,需积极关注听力,监测用药过程中的听力变化情况。

7.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及时接种疫苗,以防病毒感染;当心掏耳朵,尽量避免频繁掏耳朵,避免使用不清洁的器具进行“采耳”;早干预,对于已经确诊听力受损的患儿,要及早进行干预和语言训练。

助力1.6万考生体检 “志”医服务 “愿”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