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要闻
2024年05月06日

丁堰街道:聚力“三新” 乘势而上

□本报记者 刘懿 何奕欣

从空中俯瞰中车戚墅堰公司厂房,屋顶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近1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年均发电量达56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700吨。不久前,中车戚墅堰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为丁堰街道向“绿”而行、锻造新质生产力增添了更多活力。

丁堰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政剑说,聚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催生发展新动能,丁堰全力推动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运河文旅提档升级,既是新城崛起、产业前沿,又揽千年运河、净美人居。

丁堰近代工业源远流长。戚机厂、戚电厂、大明厂等百年老厂集聚;轨道交通、电机电器、绿色能源、金属制造和服装纺织五大传统产业,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街道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招引力度,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在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个个智能线边库存放着电子物料,工作人员只需扫描当天任务清单,柜门便自动打开。在总装车间的数十块显示屏上,每条产线的订单数量、生产状态、能源消耗等数据一目了然,“生产过程中如有机器出现故障,显示屏上对应的图标便会呈现为红色;若是物料放错位置,警报便会响起。”公司信息化部部长徐恩惠说。

围绕高端智能制造发展定位的联东U谷·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被评为“江苏省存量盘活示范园区”“全国十佳园区”,吸引了近80家企业签约,智能制造、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30%。丁堰街道经发局局长施双杰介绍,园区二期以数字经济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为招商方向,将引进多家“小而美”“小而优”的新型企业。

走进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别具一格的江南风情画卷徐徐展开。作为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常青里打造了25栋单体建筑,植入剧院式酒吧等特色业态,营造多元化夜经济场景。目前,MIU CLUB、丽斯婚礼艺术中心、亚朵酒店等主力店已进驻,福记常青福宴、大城小爱东方壹号店、德天肥牛升级店、五星桥肥牛等常州标杆餐饮,以及圣钧桌球等新锐潮玩品牌相继入驻。

依托运河名片,丁堰开发“运河智造 匠心常传”大运河工业研学项目,已推出5条工业研学线路,举办运河文化“追光新城·看东方”健步行、花灯游园会等活动,勾勒百姓幸福画卷。

延陵路一路向东,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对老旧建筑和工业遗存修缮后,大明厂先后投入1.6亿元,打造集纺织服装研发设计、文创、科普、培训、旅游等为一体的“工业+文旅”纺织特色创意园,截至2023年,产业园销售额达94亿元。今年,街道还将推动德辉铜业转型为文化创意园,大力引进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生活服务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

我市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良好 市二院延陵院区昨起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