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版:常州经开区
2024年05月06日

董富强:机械手成为多面手

“早啊,杨师傅。”“早,小董,今天又是第一个呀。”4月25日上午8时不到,在中车常州车辆有限公司钢结构车间里,电焊工董富强迅速戴好焊接面罩,拿起焊枪,在电光石火之间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董富强28岁,2020年毕业于西安铁道技师学院。大家印象里的他,一丝不苟地穿着工装,说话和声细语,笑起来眯着眼睛,生活中有些内敛,但一旦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他总是冲在第一线。

在学校时,董富强学习的是动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老师上课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比如在课堂上展示一张完整的车辆结构图,让我们找出存在的问题。”董富强告诉记者,正因如此,他一直认为毕业后会从事管理岗位,对企业车辆制造检修进行统筹规划。

成为一名电焊工,是校园招聘下的机缘巧合,“真正深入学习了解之后,我爱上了这个行业。”董富强表示,有一门技术傍身,让他觉得很踏实。参加工作之初,董富强深知自己实操水平不足,为了追上进度,在生产过程中,他一有空就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习焊接要领,下班后总是在公司实训基地训练到最后才离开,这份执着,让他在半个月的训练后顺利拿到了电焊操作上岗证书。

近几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制造类企业不断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公司引进了焊接机器人等数字化设备提高焊接质效。在焊接不同零部件时,机械手的运行轨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调整程序设置,这对于从未学过编程的董富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近2年的学习,董富强在操作焊接机器人模拟试教设备进行简单训练时,已经游刃有余。记者看到,一旁的数字化屏幕上,显示出他编写程序的焊接运行轨迹,“在示教器上输入运动、逻辑、运算等程序指令,设置焊接路线上各个点位,验证观察后就可以投入生产。”董富强表示,目前自己已经能独立负责300多个点位的复杂程序。

除了自身沉心钻研,他还带动其他青年员工一起努力。去年下半年,生产任务异常艰巨,董富强带领钢结构车间青年突击队开展一线攻关,先后承接了公司出口海外系列产品的组焊工作。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每天开工前后,董富强都对各个组焊工序进行自查,决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个工序,最终做到了不错焊、不漏焊,焊接质量100%符合要求的好成绩,保证了公司产品顺利交付。

董富强还在积极准备专升本考试,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深入探索,学习红外扫描、激光跟踪、AI程序生成等前沿技术。他还不断拓宽技能,冷作、分割等领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已经成为行业多面手。

提到董富强,师傅杨福才赞不绝口:“小伙子主动性很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之前在常州经开区职业技能大赛里取得了好成绩,破格拿到了焊接高级工证书,还获得了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下个月,董富强将跟着师傅一起走进行业相关博览会,了解业内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寻找新的机会和突破。

王强:从严发放产品“准生证” 跨越银龄 智慧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