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文笔塔 观点
2024年05月15日

在“接力”中“给力”

周二中

笔者的老家安徽桐城,曾经发生过一件“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事、好事、雅事。清代道光之前,桐城有150多年没有进行过修志。道光甲申年(1824),广西临桂人廖大闻任桐城知县时,召集县内文化人开始了修志。不料此事刚刚开展,廖大闻就被调走了。人走事不能停,继任的是当时奉天丰宁人谢时和。他没有推倒重来,更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接着前任的思路往下干。时间不长,谢知县又被调离。接任的是贵州广顺人金鼎寿,他还是“踵其事为之”。最后,县志的出版工作由当时的知县尹作翰完成。但尹作翰没有贪功,他认为县志最初是由廖大闻发起编修的,县志的序言得由廖大闻来作。因此,廖大闻在序言中感慨万端:“夫一邑志也,阅四令而后成之,且其中几不成者屡矣,卒乃成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庆幸之情。

笔者曾在常州的地方志部门工作过若干年,深知修志的艰辛。修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查资料、搞采访、反复校对修改等等,要下绣花功夫,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才可能慢工出细活。因为桐城修史的这段轶事,笔者特意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了这套《桐城续修县志》,内容极为丰富,并且编校质量上乘,确实是几任县令领导有方,体现了桐城的厚重文气。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如今,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里面原因有很多。既有领导干部本人的因素,也有外部的体制机制原因。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习惯、风格、观念各不相同,上一届感兴趣的事情,这一任未必提得起精神。还有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些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上任伊始总想着提出点新思路、新方法,来体现自己的能力。辩证地看,履新之初就激情似火地展开工作,这种积极担当任事的态度确实值得赞许。但是,如果急于出政绩,刻意去搞“三把火”,不经调查研究、不加科学论证,就匆匆忙忙改弦易辙,只会人心浮动、思想混乱,不利于工作的展开。

当然,一些干部热衷于玩虚功,缺乏战略定力,也与上级部门制定的考核指挥棒不无关系。看待一个干部既应该看他当前的“显绩”,又要看他长远的“潜绩”。不能只盯着大项目、大广场、大马路等“显山露水”的大工程,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基层治理等可能一时看不见成效的“潜绩”同样重要。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才能让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强调实干、注重落实,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我们要真正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代人接续干,这样才可能出成绩,老百姓才会得实惠。

这就需要各地在决策方法、考核制度、用人机制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一方面,决策要民主化、科学化,这样才能减少偏差,增强可行性。如果贸然决策,没有可行性,不要说下一任不买账,就是自己制定的政策,时间一长可能也觉得难以坚持下去。另一方面,各上级部门要树起更加科学的政绩考核风向标,创新考核方式,从重“痕”转向重“绩”,从重“面子”转向重“里子”,从重“当前”转向重“长远”。第三,对干部的任用等要科学化。保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相对稳定,这样也可最大限度地让干部在地方上做事,出成绩。“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如果把锻炼当成“镀金”,为了履历好看,屁股没坐热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整天“下跳棋”,怎么会有定心做好本职工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其实还要加上千万分的互相坚持。四任县令修一志,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点赞。对领导班子来说,政绩是领导能力的整体展示,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领导干部来说,要有“显绩”更要有“潜绩”,“潜绩”更能显示干部的德。政声人去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才是大境界与大格局。

没有上一篇了... ... 下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