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要闻
2024年05月21日

国内三叶虫科普首展——

距今5.2亿年的古海洋生物亮相常博

□本报记者 周洁

“快来看,原来三叶虫化石还可以做砚台!”上周末,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内人头攒动,好几组亲子家庭围在讲解员身边,对神秘的三叶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场“古海精灵——三叶虫化石及古海洋演化史”自然特展是三叶虫首次在国内科普场馆中亮相。

三叶虫是古海洋生物界的传奇物种。在5.2亿年前的寒武纪,它们便出现在地球上,开始了长达2.7亿年的历程,存在时间跨度超过了恐龙。在漫长的时间里,三叶虫演化出了各种形态,目前全世界已发现2万余种三叶虫,最大的体长70厘米,最小的仅2毫米。三叶虫最显著的特征是背部的甲壳,包含1个轴叶、2个肋叶,这也是“三叶虫”名字的来源。

此次特展是一场极具观赏性、互动性和学术性的海洋生物演变时空旅程。中国最著名的三叶虫之一、第一件被正式报道的完整璞氏蝙蝠虫化石;来自俄罗斯、堪比精雕艺术品的赛美虫;拥有高度特化复眼结构的摩洛哥泥盆纪三叶虫;爱挤在一起群居的小蚜头虫……特展上,140余种、180余件三叶虫化石配合各类展板,娓娓讲述着亿万年间的古海洋故事。展厅还特别设置了“三叶虫涂鸦”“三叶虫12问翻翻乐”“古海精灵集章打卡”等互动科普环节,为观众增加了更多趣味性和参与感。

此次特展是常州博物馆卓越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特展策展人雷倩萍博士是常博自然部主任,她多次带队深入野外进行实地勘探和挖掘,先后发表了3篇SCI论文和2篇中文核心论文,主持并完成了三叶虫主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她告诉记者:“过去的展览大部分是交流展或引进展,原创的只有一小部分。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朝这个方向努力。”

展览时间持续至8月25日。

王锐摄

“青春留常”进校园 暖心护航毕业季 大企业先进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