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3版:健康沙龙
2024年05月21日

市一院开展炎症性肠病科普宣教

□本报记者 陈荣春 通讯员 李祉萱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识,市一院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在科主任孙克文的推动和IBD团队负责人王玫的带队下,分别在医院门诊大厅、横林人民医院和红梅公园开展一系列公益讲座及科普宣教活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未定型IBD,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或里急后重。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少年,高峰年龄为18—35岁,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为常见症状,可伴随发热、肛周脓肿等表现,也会出现关节、皮肤、眼等肠外表现。

消化内科专科医师提醒,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主要的内科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如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等。若发生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腔脓肿及肠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要外科干预。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治疗、综合评估,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

“脑健康”项目筛查正式启动 常州爱尔眼科医院“为爱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