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要闻
2024年05月28日

“新农人·兴农梦”系列报道一

应英:“金融人”变“新农人” 寻觅庭前果蔬香

编者按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和农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建功立业,着力培育了一支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今天起,本报推出“新农人·兴农梦”系列报道,与一批“新农人”代表面对面,分享他们拥抱新科技,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故事。

□本报记者 郑雨露 通讯员 黄磊

“每年这时候都是番茄采摘的旺季,我要告诉大家最近缺货,别跑空了。”5月24日上午,在常州笙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英随手拍了张番茄大棚里的照片,准备发条朋友圈。

应英是土生土长的常州罗溪人。2008年,她从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众人的期盼中进入金融系统工作。然而,她并没有从这份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我从大学时就想创业了,肯定不能一份工作做到头。但我不想去大城市,我喜欢常州,喜欢跟父母在一起。我也想要一个职业,可以有时间观庭前花开花落,让生活更惬意。”应英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到新北区安家石庄里村的外婆家玩,一家歇业农企留下的大片荒废土地闯入她的视线,停留在她的脑海。

“这么大一片地能种好多东西,我想让这里恢复生机。”在强烈的冲动驱使下,22岁的应英很快正式承包了这块地,金融女白领成了女农民。2008年6月,常州笙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对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事了十多年农业的应英有自己的理解。“我理解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包含了‘新’和‘质’两方面。‘新’就是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质’就是高质量。”应英说。

当下的农业发展非常需要人才,所以,应英每年都会组织300多人次到园区观摩,希望有更多人投身农业、发展农业,支持乡村振兴。“从入门来看,农业的门槛不高,你有几百平方米的地就可以开始农业创业。但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做精做大做强,那可能需要投入比其他行业更多的时间、资金、精力等等。”

应英也把“新”和“质”体现在了自己的基地中。她把基地按叶菜、果蔬、果树、休闲分成四块区域,其中叶菜和果蔬种植区都建设了大棚,智能温室、自动喷淋、电脑监控等高科技信息化设备一应俱全。

“在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我们每年新优品种引育后,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提升改进。比如番茄,我们这儿的番茄品种共有四五十个,仅今年就引育了10个品种。我们会在这10个品种里优中选优,留下最好的品种明年继续种植,再配套优质的栽培技术,让我们基地的番茄一直保持高品质。”应英说。

如今,笙绿农业年产果蔬总量达1200吨,拥有农业生产管理用房2130平方米,标准钢架大棚10万平方米,连栋大棚7000平方米,冷库200立方米,基地环境公园化,产销结合,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农业这条赛道上,应英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江苏省“三扶两创”工作创业之星、常州市百名现代农业精英人才等荣誉。 朱臻 摄

没有上一篇了... ... 全国母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