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现代教育
2024年06月25日

巧衔接、引资源、强师资

我市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

2024钟楼区小学生机器人大赛

□尤佳

“贾维斯,请打开灯光,同时启动烟雾系统。”随着指令下达,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白宸骁设计制作的风洞模型立即启动,白色的烟雾流动于模型车四周,展现气流走向。如此炫酷的模型,由他和爸爸共同原创设计而成,而这也是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科学教育——家庭实验室的闪亮成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教育,上好科学教育第一课?常州市近年来加强科学课程设置,盘活各类学科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统筹优化推进科学教育提聚工程,探索出常州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举措。

抓课程、巧衔接,

提升科学教育质量

今年5月9日,常州市首家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三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发起,联合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等共同成立。

联盟将从三个“一体化”展开积极探索,即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校家社科学教育一体化、校内外科学教育一体化,加强科学教育的课程系统设计和学习方式转型升级,致力于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学段培养链,形成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学教育,重在融合,内外联动。去年5月出台的《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同时也要重视年级学段有机衔接、相关学科横向配合。

我市近年来建立了“全学段贯穿”的科学教育机制。各地各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科学课程体系,加强探究式教学与跨学科实践,实现各学段科学素养培育垂直贯通,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小学一年级开设科学课,每学年信息技术教育不少于35课时,初中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占总课时18.6%,高中普遍开设与科学素养相关的创客、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校本课程。

引资源、拓阵地,

促进校内外资源共享

在“钟楼少年科学院”,学生们可以恣意畅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据了解,依托少年科学院,钟楼区教育局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入选2023年江苏省教育厅“双减”工作中科学教育典型案例。

该区打造的“1+10+N”的少科院品牌——“1”是指创新1个少科院组织机构,打造学生管理新天地。每一个少科院都有一位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管理中间。“10”是指成立10所科技俱乐部学校,在少科院的领导下,科技俱乐部开展活动,搭建学生发展新平台。“N”则是集聚N所校内外科普基地,拓展学生创新新空间。通过这样全覆盖的平台,学生能在此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用好社会大课堂,我市统筹优化推进科普教育提聚工程。为盘活区域内各类科学资源,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对接,市教育局与市科技局、市科协建立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区域内科学教育协同机制。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校科技场馆中可用于中小学科学启蒙的资源,全面形成覆盖全区域的科学教育同盟。基地学校共建课程机制,从特色学校中招募建立起一支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师课程研发队伍,结合基地资源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科学体验课程。此外,还创新实施路径,在研学等实践活动中,将科学思维引入各类主题课程,让科学教育常态化、立体式实施。

建队伍、强师资,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来自常州市龙锦小学的16名问天少年应中国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之约,来到酒泉发射中心现场观礼。

“大院士”牵手“小院士”,天宁区成立“区域科学教育专家智库”,聘请院士、高新科技企业工作者和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具有科学专长的家长与中小学一一结对,形成具有高度专业水准的导师团队。借外力,强内功。天宁区以“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为着力点,组建科学骨干教师成长营,从“分享辐射、任务驱动、实践体验、项目引领”四大维度,构建科学骨干教师全程培养模式,为教师成长赋能。

科学教师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的“播种者”,是点燃学生求知火花的“引路人”。培育科学教育和科创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我市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通过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等项目,增强教师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带动区域科学教师协同发展。目前,全市95%以上的科学教师具有省、市级优秀辅导员证书;44%的科学专职教师获市(区)级基本功、评优课竞赛奖项,31%的科学专职教师获评市(区)“五级梯队”。

依托省内首创的青少年俱乐部管理模式,我市组织参与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生比赛与师资培训,以点带面,带动全市科技教育发展,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同时积极挖掘85位常州籍院士在追求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奋斗精神,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道德讲堂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

获全市首届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一等奖 云端相聚 携手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