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要闻
2024年07月18日

我市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拉满城市“青和力” 打造聚才“强磁场”

编者按:

青年聚,则城市兴。

龙城青年把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镌刻在创新创效、技术攻坚、战略转型的火热实践中,以青春之名与常州同奋进、共成长,充分展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责任担当。适逢常州市第十四届青年联合会换届,本报今起推出“城市友好 青年有为”专栏,深入采写各行各业青年的奋斗姿态,书写青春常州与常州青年“双向奔赴”的故事。

□本报记者 谢维娜 通讯员 龚青轩

季夏时节,热浪翻滚。夕阳洒满焦溪古镇的檐廊巷角,循着阵阵茶香,便能找到“90后”返乡青年汤臻溢创办的小满茶铺。

“每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来店里拍照打卡,随着古镇不断开发建设,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7月16日傍晚,汤臻溢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告诉记者。

汤臻溢曾是一名“职场人”,从事金融工作7年有余。回归古镇、改造店铺,打造与古镇风格相呼应的茶铺,这位“斜杠青年”让昔日古镇成为感受氤氲茶香、体验乡土文化的“心灵栖居地”。

在天宁团区委的协助和支持下,汤臻溢每周都会开展文化交流及创业讨论,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焦溪古镇,知晓创业政策,尽力集聚新鲜血液加入古镇的复兴建设。

无独有偶,“80后”溧阳海归青年徐岩也返乡开启了他的“乡村奇遇记”。

从创办民宿“石塘三十七号”,到开办村里第一家“网红书局”,再到带动25位年轻人回村工作或者创业……徐岩的回归就像一把火,让家乡落寞冷清的小村庄重新热闹起来,3年里吸引了4万多名游客走进石塘村。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在‘人’,要吸引得了人,也要留得下人。”以徐岩为代表的回村青年,在溧阳团市委和人才办的支持下,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域专业化探讨对接平台“乡遇会”,由此联结起100多名对乡村感兴趣的年轻人,致力于为乡村空间持有者和乡村梦想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基地。

青年聚,则城市兴。近年来,一大批各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纷纷投身常州,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一线崭露头角,带动形成创业创新热潮,为城乡发展增添了“底气”。

去年8月,青年企业家周少东凭借他的“氢启未来——全功率覆盖引射式氢气循环系统”项目,在团市委协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大放异彩。一个月后,他的公司成功落户西太湖科技产业园。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常州正一步步拉满“青和力”,打造起聚才的“强磁场”。2023年,我市引进青年人才数量突破12万,人才吸引力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9名。

立足青年视角,围绕青年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市全面实施“逐梦圆梦”“安心安居”“乐活乐享”“有为能为”四大工程,创新设置由四大类(“城市能级、城市友好、城市鲜活、青年机会”)评价指标构成的“龙城青引力”指标监测体系,以指标指数波动细腻感知青年需求变化;聚焦“青年最需求”,团市委建成青年驿站62家,高规格召开首届常州市青年人才公寓邻里节、“百名青年HR与百名高校团干部”交流营暨“青春留常”供需对接会等,将“青年所需、青年追求、青年气质”融入常州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晚上6时30分,常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青年夜校教室内热闹非凡,学员们正跟随着蛋糕师学习裱花技巧。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龙城青引力’指数的统计中,我们了解到青年群体对业余文化生活有一定需求,今年6月,团市委开启常州青年夜校第一期课程,共有糕点制作、健美操、单反摄影等12种不同的课程。”后续,团市委将扩大青年夜校覆盖面,在人才公寓、青年驿站等青年聚集地开设流动课程,丰富青年人的业余生活。让青年读懂城市,是城与人加深了解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市、区两级层面累计出台青年发展有关政策81个(市级26个、区级55个),召开联席会议53次;武进创新设立“YOUNG HOO青年委员工作室”,举办“湖湾”青年发展论坛;溧阳聚焦产业集群,成立常州市首家动力电池行业团工委,推出23项惠青服务项目库……全域发力,常州联动全省试点城市、县域资源,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让每个青年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优化青年成长环境、引领青年建功立业,让城市与青年更亲近、更同频共振。”共青团常州市委书记陈海元说。

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高标准 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安全底色 省人大代表常州三组开展年中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