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雨露
为良种培育抢抓时机
“5月19日左右播种,6月15日左右插秧,8月底看性状,10月底收获。挑出这一批次的好品种,送去海南再培育下一代。”这是朱邦辉心中的时间账本。
8月2日上午9时,武进水稻研究所良种培育基地,副所长朱邦辉冒着38℃的高温,一头扎在有些烫脚的稻田里。这里种着几千种从海南南繁基地带回来的水稻新品种。
最近,我市气温居高不下,朱邦辉和所里的专家对此好像无感,和农民一起扎进田里,对水稻施穗肥。每年7月底至8月初,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都是这样过的。
这段时间,他们还要抢抓时机,给水稻进行稻瘟病毒接种。“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一直遭受着病虫害的困扰,其中威胁最大的是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要选育出能够持久‘抗癌’的水稻品种,必须弄清楚稻瘟病菌和水稻是如何‘周旋’的。因此,我们抓住当下的生长阶段,给水稻进行稻瘟病毒接种是不可或缺的。”朱邦辉说,为了能够避开高温作业,这些日子,他们都是赶在清晨4时左右下田,争取能在烈日当头前完成每天的任务。
“搞农业研究没啥新方法,就是尽可能多看、多种、多选,扎到田里去。”骄阳下,朱邦辉一次次为水稻接种病原,观察并记录水稻的发病情况,选出抗病、高产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育种材料。 王锐摄
穿着密不透风的绝缘服“爬电杆”
□本报记者 唐秋冰
通讯员 金琳
8月2日一大早,常州供电不停电作业班的员工们就来到了新堂路,进行带电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上午9时,身着厚重绝缘防护服的黄超群和沈华,在现场负责人钱珏的一声令下,随绝缘斗臂车升空至高压线路顶端,开始带电作业。他们先带电拆开10千伏新堂141线翠竹45—5幢支线1号杆上的电缆引线,再架设新电缆引线,精准搭接导线,检查连接点。一个小时后,带电作业圆满收官。
当两人从斗臂车下来时,满脸是汗,脱下绝缘服,里面的工作服已湿透,能绞出水来。绝缘服由30多层绝缘材料复合而成,厚1厘米,密不透风。黄超群说:“带电作业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忍受力和耐力,更考验我们的实力。”在这场与高温的较量中,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运检服务分公司坚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带电作业优势,为炎炎夏日中的每一份清凉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这次带电作业是配合翠竹菜场用电进行的。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用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常州供电采用带电作业技术,实现全程电缆改造用户“零停电”“零感知”。今年6月入夏以来,常州供电运检服务分公司已累计执行带电作业700余次,发电作业25次,紧急抢修30次,高效完成了85项业扩配套项目。
胡平摄
游乐园设备保障人员:
阳光越刺眼,检修越仔细
□本报记者 周洁
昨天中午12时30分,火辣辣的阳光照在身上,淹城春秋乐园技术保障部二组主管杨杰顾不上抬手擦汗。距离13时30分开园迎客还有1小时,他需要在开园前完成对“九龙问鼎”的检修试运行。
这座40米高的高空游乐设备是乐园里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暑假里,每天都有数百上千名游客乘坐。开园前的检查,不能因为难熬的高温天气有一丝马虎。杨杰打开电柜,确定没有异味和异常情况后,拉闸为设备送电,再逐个仔细检查限制、限速、限位、缓冲、止逆、锁紧等“安全八大件”。金属的安全压杆早就被晒得烫手,虽然规定可以戴上工作手套,但杨杰更习惯徒手感受安全带和安全压杆的回弹与压力。在不厌其烦地对每个座椅反复操作后,他启动设备,仔细倾听油缸和水泵的运作声音。
“这个季节爬高检修确实比较苦。设备烫手、光线耀眼,人热了心也容易浮躁。要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杨杰说,一年里最难熬的就是夏天,但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实在挨不住,他会在辗转赶赴各设备的路上找有雾森的地方凉快一下,这期间,他要随身背着七八斤重的工具装备包。
这是杨杰在设备保障岗位上经历的第12个酷暑,他所在的班组负责7台大型特种游乐设备、儿童游乐场部分小型游乐设备和近20辆景交车的维护保养。整个淹城春秋乐园共有3个班组近20个杨杰一样负责设备运维的一线员工。
夏晨希摄
港华工程管理人员:
天气再热,也要到“瓶改管”现场
□本报记者 唐秋冰
通讯员 杨洋 朱玲云
8月1日下午2时,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常州港华的两位“实力搭档”——孙自帅和诸葛伟,沿着新架设的燃气管道仔细查看,一个查施工安全,一个看管道走向和施工方案是否合理。
孙自帅是工程管理部副经理,诸葛伟是策划规划部主任。年初,常州港华成立“瓶改管”推进专班,这两位干将决定“强强联手”、勇挑重担。
目前,“瓶改管”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现场任务繁重,两人每天要在10多个施工现场奔波,并协调相关用户的通气点验收。高温下,两人天天汗流浃背,衣服几乎没有干的时候。
孙自帅工程管理经验丰富,负责施工人员调配、项目进度把控、现场管理优化等工作。入夏以来,为避开高温时段,他每天不到7时就出家门,直奔施工现场,查施工进度、人员安排、安全管理和防暑措施等是否做到位了。“天再热,也一定要到现场,因为施工安全很重要,不能有半点疏忽。”
诸葛伟主要负责查看实际施工情况和施工方案是否匹配合理。前段时间,戚墅堰街道益丰菜场的商铺强烈要求“瓶改管”,但每家的情况都不一样,诸葛伟遂主动对接街道负责人,共同商议解决燃气接入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最近,益丰菜场顺利完成了“瓶改管”工程并已点火验收。
“瓶改管”项目是我市2024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600余户“瓶改管”签约,300余户实现通气点火。
生态环境执法铁军:
用汗水守护蓝天碧水
□本报记者 朱雅萍
通讯员 喻圣焙
“盛夏是臭氧污染的高发季,天气再热,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都不能松懈。”8月2日中午,刚刚结束了对一家涂料企业的现场检查,徐潇匆匆回到办公室,脱下被汗水湿透的生态环境执法制服,暂时换上了自己的便服。“这个天衣服干得快,下午去现场检查又可以穿了,不耽误。”
徐潇是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天宁分局开发区所副所长。面对近期的连续高温天气,徐潇和同事们无惧“烤”验,做起了高温下的“逆行者”,用汗水守护常州的蓝天碧水。
这两天,室外体感温度基本都超过40℃。他们到涉气企业检查巡查,必须爬上数米高的排气筒检修口,在没有遮挡的环境下采样检查。黝黑发红的肤色,成为大家的共同“滤镜”。
同样在天宁区,城区所的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还多了一项任务:做好夏季餐饮油烟和噪声扰民的处置工作。8月1日晚,城区所执法人员和红梅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处理了一起餐饮油烟扰民投诉。检查发现店铺油烟净化设施的过滤网积垢严重后,他们要求商家立即清洗除垢,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随着气温的升高,近期烧烤宵夜等生意也火热起来,由此带来了不少油烟、噪声扰民的投诉。”城区所副所长徐逸阳说,在街道日常处置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对“疑难杂症”开展执法检查,查油烟净化设施、测各类噪声分贝,向商户摆事实、讲道理、普法规,努力留住片区“烟火气”,也要全力还市民清静、安宁。
建筑工人李伟:
一天喝了8升水
□本报记者 芮伟芬
通讯员 陈琳
扛起10多公斤重的加气块,抹灰、找平、整理灰缝,墙一米一米在“长高”。安全帽下,36岁的李伟脸上汗滴如雨。
虽然已是下午4时,尽管是在室内,但高温仍不可回避。“相比那些在太阳底下干活的工友,我已经很幸福啦。”李伟笑着说。
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市建科院大楼工地,大楼已建到15层,80多米的塔吊高高耸立,在火热的阳光下,抬眼望去有些刺眼。时不时地,塔吊上喷出水雾,记者经过时,顿时感到一丝清凉,工地各入口都配有热水、直饮水、大麦茶。
从早晨5时30分到下午4时许,李伟搬了100多块加气块,砌了4立方米墙,喝掉了8升多水,却没上过厕所。“出汗太多了,站着不动都直冒汗。”李伟是四川人,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女儿,暑假里,一家四口短暂地团聚了,这让他的干劲更足:“在工地上干活就要能吃苦,现在的条件已经比过去好多了,餐厅、宿舍都有空调。虽然辛苦,但一天能挣四五百元,希望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将来她们的生活能轻松点。”
“今天送出了30多包仁丹、2盒藿香正气水。”因为高温,工地劳务安全员张暑光越发忙碌,随身带着一个袋子,里面装了防暑降温药品。每天,他要在各个岗位、楼层之间巡查,查看、询问工人的身体状况,避免发生中暑等意外事件。最近这段时间,他每天要走3万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