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版:新钟楼
2024年08月07日

常州艾控智能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臧伟:

做油气井智能管理领域的“领跑者”

□王淑君 童华岗 陈刚 刘晨

在山西晋城市沁水县1200口煤层气井的矿场上,来自常州艾控智能仪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艾控”)的煤层气智能排采控制系统正在满负荷运行。类似规模的矿场,至少需要上百名管理人员,采用了这套高度智能化的排采控制系统后,仅需18人便能高效、安全地管理这1200口井。

“常州艾控正在为中国的油气行业智能化产业升级打造标杆。”总经理臧伟介绍,从中国的鄂尔多斯东缘、沁水南部盆地,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常州艾控先后向全球用户交付了超过4000套井下仪表,有1600套智能化设备在线运行,每日接入数据量超过1GB,所管理的矿井每年产出超1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颠覆传统:

传统设备练“缩骨功”

长期以来,常州艾控研发的煤层气智能排采控制系统和采油井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

“包括煤层气在内的油气井的开采,需要将井下、地面的多维数据,以时间推移的方式展现出来,对工作制度进行实时优化、对井况工况反映的油气藏特征进行动态分析、对举升系统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价,从而构建全新的智能井系统。”臧伟介绍,常州艾控最新开发的一体化驱控平台,创新地将变频器和智能RTU融为一体,也是当时国内首创的智能变频一体机。“老的控制设备总重超过120公斤,新开发的智能变频一体机,将老设备的柜子‘装’进了变频器里,而且重量只有25公斤。”臧伟说,老设备的安装要3人耗费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现在的新系统1天1个人就可以安装2台,更关键的是新系统高度发挥了算力和边缘计算的能力。据了解,传统的控制设备访问数据是3—5秒一次,智能变频一体机1秒可访问1000次,获取的数据可以从地面一直到井下2000米深处,相当于为油气开采全流程提供了动态健康诊断功能,除了降低了运维成本,还为油气开采的节能降耗、智能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6月底,在华北油田内蒙古项目的内部竞赛中,常州艾控在4家竞争单位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一。据了解,常州艾控的煤层气智能开采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今年预计销售超5000万元。

千锤百炼:

井下仪表突破“卡脖子”

高端井下智能仪表受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一直是一项“卡脖子”技术。国外的高端井下仪表,价格要约3万美金一套,而且只能提供租用服务。

“2017年开始,我们就潜心研发井下智能仪表,一直到2022年终于成功。”臧伟表示,井下智能仪表系统分为传感器、测井电缆、虚拟计算分析等三个部分。其中,最关键的高温高压传感器的开发,一直需要美国进口芯片臧伟表示,2019年开始,这种芯片已无法买到。当时,国内的替代品只有千分之一的精度,国外可以达到万分之二的精度。常州艾控绝地求生,与深圳一家公司共同研发出基于国产芯片的替代解决方案,通过虚拟计量的技术,使传感器能满足温度在125度以下,精度在万分之二以内,工作压力在60个兆帕的苛刻要求,最终突破“卡脖子”,实现了国产替代。

此外,常州艾控研发的测井电缆,攻克了不锈钢钢带包裹技术,以及连续激光长距离焊接技术,保证井下测井电缆在高温高压下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今年,该技术通过了澳大利亚客户的验收,预计今年公司将新增1500万元的井下电缆出口。

数据驱动:

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网络的边缘测部署算力,也是常州艾控的油气井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在行业内成功的关键之一。

常州艾控引进工业互联网和油气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行业顶尖团队。“我们依托边缘计算的设计能力理念,创新地将物联网技术、智能仪表技术、健康诊断、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臧伟说,艾控的系统融合了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健康诊断、先进多参数传感器等技术,为用户打造了全新的智能油气工厂。技术还结合了清华大学的智谱清言AI系统,为其高效赋能。

“我们专注智能工业,常州艾控正在拥抱智慧油气的未来。”臧伟表示,艾控还将研发声波传输井下智能仪表系统,用科技赋能,让生产过程更智能、让日常管理更高效、让关键生产设备更有智慧、让数据驱动永不停息,孜孜不倦做油气井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行业领跑者。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损害修复项目钟楼站顺利举办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