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版:视觉
2024年08月16日

在缩小6倍的瓷器世界,看指尖风景

普通的泥料在郭晨超手中变成了艺术品

直播用的茶具、果盘等微缩瓷器展架

给作品上釉

拉坯修整工作

微缩高脚果盘

微缩小碗

利用木柴对微缩瓷器进行烧制

把世界缩小6倍,是什么样的风景?常州有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夫妻,近一年来,都在体会这样的风景。

横林镇柒禧匠舍内,200平方米的空间摆放着3张工作台,台面上摆放着诸多迷你版瓷器咖啡壶、茶具、碗碟、果盘,记者拿起茶壶装上水,倾斜60度,竟真能倒出水来。

这些微缩瓷器的创作者是柒禧匠舍的主理人郭晨超、陶湘琦夫妇。同为景德镇陶瓷大学2011届陶瓷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两人都没有从事相关专业,郭晨超回到上海与老师合开画室,专注艺术生培训以及少儿绘画教培;陶湘琦则回到老家横林,从事苗木种植和销售相关工作。缘分使然,这对在校从未搭过话的同班同学,因线上游戏结缘,步入婚姻殿堂,定居上海。

“虽然身在培训行业,但我还一直想回归陶瓷圈。”郭晨超说,有了想法后,他在画室辟了四五平方米的空间,从基本的揉泥拉坯开始重拾“老本行”,尝试制作一些瓷器。

2021年,女儿麦芽1岁。二人决心远离城市喧嚣,来到横林,创办“麦芽创意农庄”。种瓜、养鱼,闲适生活之余,夫妻俩主推制作正常大小的陶瓷作品,还承办了不少社区、培训机构的团建活动。

陶湘琦有着一颗“少女心”,喜欢娃娃,接触过BJD(球型关节人偶)。BJD爱好者们不仅会为其订购各式衣服,还会订制迷你的家具、摆件,进行布景。这一现象风靡日本、美国、英国等,但在国内却一度冷门。

不走寻常路的夫妻俩把目光转向了BJD,“别人可以做家居,我们可以做瓷器的迷你摆件啊。”郭晨超“突发奇想”后,踏上了转型之路,花了几千元采买了专门烧制微缩瓷器的电窑,又采购了工作台,今年年初,工作室开始做给娃娃“用”的微缩瓷器,并改名“柒禧匠舍”。

微缩瓷器中,最小直径1厘米,高度不超过3厘米,从拉坯到绘画、施釉、烧制,每一步都是手工制作。

郭晨超坦言要做到1:1还原物件,瓷胎必须轻薄,与传统瓷器相比,对技艺要求更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起初因坯子小巧、重心偏移而甩飞、穿透的情况时长发生,“画图案也有讲究,大坯面积大好画,小坯空间小,要防止手抖作废。”郭晨超说,即便顺利完成裸坯,烧制时也会因为釉和时间的因素,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看,这个青花瓷盘子的边缘有小气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出了不少学费。”郭晨超说,当时他把所有可以买到的同款釉都试了一遍,结果不理想,后来陶湘琦提议去景德镇咨询,夫妻俩说走就走,问遍了在景德镇工作的同学。“每个人都给了方法,每种方法都不一样,我也都试了一遍,最终发现是喷釉和烧制时间的问题,再一点点调整,最终呈现出比较完美的成品。”

为了打开市场,夫妻俩在小红书App上做起了直播。“上面有不少BJD和微缩模型爱好者,针对性比较强。”陶湘琦和丈夫尝试卖过微缩瓷器冰箱贴,标价9.9元做推广,但效果都不理想,思考再三,最终决定“做品质”。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报废率高,微缩瓷器的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工作室的微缩瓷器依据不同款式,价格基本在百元至千元不等。刚开始只要有人进直播间,他们就会把做好的成品介绍一遍,渐渐地来看夫妻俩作品的人多了,开始有人购买一两件器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也在直播间被提了出来:越来越多的用户追求“独一无二”。郭晨超会结合客户的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作品,每个类别往往只做一两件,回购率很高。后来他还开始尝试“坑烧”,将有机物、麻绳、香蕉皮等和作品一起烧制,那些有机物燃烧后的痕迹与器具融合,形成了“唯一”性作品。海外的客户很喜欢“坑烧”作品,最近瑞典的一位买家刚购入一套9件,用作家中装饰。

线上销售、线下跑展。二人带着作品,前往上海、广州参加Dollyparadise玩偶展会。摊位不算起眼,但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柒禧匠舍也被更多人认识。

创业至今,夫妻俩光是设备、材料的投入就近40万元。如今,这个数字仍在增长。创业的过程中,身边一些人不看好,认为微缩瓷器和娃娃周边都是小众,他俩做的是小众中的小众,前景不乐观,也劝说他俩放弃。而一直“跟着感觉走”的夫妻俩却因为直播间里大家关于情绪价值的讨论坚持了下来,如今直播间的成交额从第一场的700元涨到如今的3000多元。“我想把工作室打造成陶瓷制作共享中心,汇聚热爱陶艺的人们,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郭晨超说。

孙婕 吕亦菲/文 夏晨希/摄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