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要闻
2024年08月21日

茶香四溢,“民声”鼎沸,代表履职更高效更接地气——

“魏民茶社”暖心事

□本报记者 芮伟芬 通讯员 戎文奇

“5块钱,2荤2素,清淡可口,正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

“是啊,这么热的天,有现成的吃,太好了,经济实惠又省心。”

8月19日中午,新北区魏村街道新华村村民高小平来到村老年食堂,一边吃饭,一边与村民们聊着天。

高小平是新华村老年协会会长。今年3月,他在参加“魏民茶社魏村分社”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中提出:新华村辖区面积大,老年人多且居住分散,村里没有助老中心,“做饭难”“生活难”让老人很苦恼,希望代表们能反映反映,在村里建一个老年助餐点。

收到人大代表的反映后,人大魏村街道工委高度重视,第二天就组织街道职能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发现新华村附近的魏村社区、长江社区也有类似助老养老需求,办一个老年助餐点很有必要。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街道办事处动作迅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联动常州市枝源餐饮公司推进区域内养老助餐点建设工作。

建议提出仅45天后,新华村示范性互助养老睦邻点的老年食堂就开始试营业了,每日菜品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村民可到食堂就近用餐。

老年助餐食堂试点成功后,魏村街道联动鼎武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海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专业力量,着手建设首家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目前,该街道第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设计方案已在茶社喝茶活动中讨论通过,为老人的晚年幸福再“加码”。

近年来,人大魏村街道工委创新代表履职载体,在魏安路开设“魏民茶社”,人大代表进驻茶社,老百姓有事可以进来喝茶聊天、提出意见建议。随着“家、站、点”民主载体建设的持续深入,更多的“魏民茶社分社”在村、社区“开门营业”,人大代表履职延伸进百姓生活点滴,办公地点下沉到居民房前屋后,魏村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不断丰富。

“有事我们就到‘魏民茶社’喝茶说理。”新魏花园小区居民丁祥生笑着告诉记者。

去年初,丁祥生和邻居周飞、徐建国到“魏民茶社新魏分社”喝茶,向人大代表反映了他们的烦恼:买了新能源车,充电排队时间长,每度电要1元以上,小区又不具备私桩安装条件。区人大代表黄余明认真记录,与供电等部门多次实地勘察,萌生了将小区内一处绿化死角改造为集中充电区域的想法。两周后,他召集小区楼道长、居民代表、物业工作人员,在“魏民茶社新魏分社”召开专题座谈会,征求小区居民意见。

居民认可安装方案,但认为电价过高。民声高涨的背后是民生的诉求。黄余明和街道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决定由社区自筹资金安装,物业公司进行日常管理,电价由供电公司按照居民生活用电、损耗、运维费用组成核定每度0.6元,此电价在全市属于较低。

“我们的每一点需求,代表都很关注,在自家小区里就能充上电,收费还是全区最低标准,这桩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在回访中,丁祥生对代表履职成效打出了满分100分。

听民声、访民情,最终还要落在解民忧上。人大魏村街道工委主任严红刚表示,“魏民茶社”接待群众非常高效,人大代表接待群众的时间和建议办理质效评估都有相应的标准,职能部门凡被涉及必进站,就群众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我们将充分利用阵地建设,加强对代表的业务能力培训,让代表在撰写意见建议、收集民情民意上更加专业。创新扩大‘家、站、点’覆盖范围,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全方位、群众反映问题零距离、促进问题解决高效率,让‘魏民茶社’及各分社成为服务大局的‘主战场’、建言献策的‘议事厅’、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平台’。”

没有上一篇了... ... 多个质量创新项目获全国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