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社会
2024年08月22日

“烟卡”游戏风靡的隐忧

□本报记者 汪磊

“学生拍得上瘾,脱离了游戏层面,有点赌博的味道。”“我们小时候也收集烟盒和‘洋片’,但感觉跟这个完全不一样。我儿子还在淘宝上花钱买,拿去跟朋友玩输赢。”“他们(学生)不敢带到班级里来,但听说在家都玩得很疯。”如今,在学生中风靡的“烟卡”,引起很多老师、家长的吐槽。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烟卡”在学生中流行,可随意获取

记者在北环新村广场看到,3个小孩聚集在一起,其中1个孩子打开一条“黄金叶”往地上倒,烟盒里掉出来的不是香烟,而是几十张“烟卡”。面对记者,“小孩哥”掏出一个“南京”烟盒,把烟盒顶盖撕下来拆开摊平,三下五除二就折好了一张“烟卡”。“这种‘南京’烟盒,在路上都能捡到,所以不稀奇。‘中华’‘和天下’的十分稀有。”

“小孩哥”又和伙伴向记者展示了“烟卡”的玩法,将两张“烟卡”并排放在一起,用“锤子、剪刀、布”来决定谁先拍,先拍翻“烟卡”的,就可以赢走对方的卡。“我的‘烟卡’都是自己折的,烟盒问家里人要的,因为稀有的捡不到。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小店和网上买。”他对弄到“烟卡”的途径很熟悉。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小区、公交地铁站,经常可见手里拎着香烟条盒的小男孩。“他就是拿大人抽剩的烟盒,自己折一些玩。只要不过分,我们也不太干涉,就怕他迷上烟盒甚至模仿吸烟。”在地铁站,一位奶奶看着身旁玩“烟卡”的孙子说。

禁止“烟卡”游戏,需社会共同努力

记者咨询了多所小学的老师,发现大部分学校都有学生玩“烟卡”。“3年级往上的很多孩子在玩。我们不允许带到学校,但在家里玩,学校就管不了了。这种游戏‘烟卡’和我们小时候的‘洋片’、奇多圈、水浒卡还是有区别的。一是‘烟卡’有等级,容易让孩子们攀比;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因为‘烟卡’对吸烟产生好奇心。”城区某小学的一位老师道出了担忧。

“住在楼里的小朋友很痴迷这种游戏,看见我就问我要烟盒。”家住新闸的市民周亚峰告诉记者。

虽然很多孩子玩“烟卡”游戏,但也有学生很反对玩“烟卡”。近日,钟楼区西林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孩报警,称看到有人在小区楼下玩“烟卡”。原来,这名12岁的小男孩当晚在小区楼下玩,碰到一群孩子在拍“烟卡”,立刻上前劝阻。劝阻无效后,男孩用电话手表报了警。

“你的制止很正确!‘烟卡’会使学生对吸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有些同学已经不再是玩游戏,而是正在升级为押注赌博。这种现象应该制止!”民警表扬了小男孩的行为,也对在场的学生们进行了批评教育。

执法部门加强检查,杜绝线下“烟卡”销售

记者在淘宝搜索“烟卡”,相关商品的品类数量高达数万件,销榜冠军7天热销超过“2万+”,价格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其中,常州相关的商品也有661件,售卖“烟卡”的网络店铺600家。记者咨询多家店铺,对方都表示自己的“烟卡”绝对保真,至于烟盒来源,有的称是从烟店回收,有的则讳莫如深。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

在线下的文具店、小超市,也存在售卖“烟卡”的行为。记者了解到,新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井分局对辖区内校园周边商户进行检查,发现销售“烟卡”的商铺1家,现场对其责令整改,并下架相关产品;金坛区市场监管局与区烟草局联合对校园周边售卖“烟卡”现象开展专项检查,共发现3户商家存在售卖行为,经执法人员劝导教育,商家主动下架并销毁违法违规经营的“烟卡”。

心理专家:堵不如疏

“烟卡”游戏的蔓延,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朱坚表示,“烟卡”满足了小学生游戏、社交的心理诉求,与集卡、玩卡游戏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烟卡’分等级,有孩子为了收集高档烟盒使用各种办法,过早地了解香烟,以及香烟的品牌和价格。烟盒上残留的味道很浓,也会让他们过早熟悉烟味。”

老师、家长不让玩,更会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朱坚认为,堵不如疏:“如果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痴迷‘烟卡’,干脆就向孩子科普一下吸烟、尼古丁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远离香烟,慢慢失去对‘烟卡’的兴趣。”

图文报道 物业多收2万元电费 市场监管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