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一萱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对于沉浸在暑假中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暑假只剩最后一星期了,这个时候要当心“假期综合征”。
小张今年15岁,马上要上初三了。这个暑假她可一点都没闲着,除了完成学习任务,约了同学一起旅游、逛街、品尝各种美食……丰富的暑期生活,也让她的生物钟越来越乱——每天都要到凌晨才睡觉。
马上要开学了,妈妈希望小张早日回归学习状态,便经常督促她早点休息,还询问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一听到催促,小张就产生“烦躁”情绪,有时候甚至会哭得停不下来,头痛、肚子不舒服……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无奈之下,前几天,妈妈带她赶到市一院就诊。
“这是一例典型的假期综合征。”市一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王苏弘说,“在开学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孩子会情绪波动,表现为疲劳、困倦等,严重的可产生焦虑、恐惧、担忧等情绪。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低,还会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头晕、头痛等躯体反应。”
据了解,开学前不少市民到医院咨询儿童青少年心理状况,很多都是跟假期综合征有关。为帮助孩子们调整作息和情绪,王苏弘建议做好以下5点:
调整生物钟
暑假里,很多孩子会睡到中午才起床,“早饭午饭一起吃”,对孩子的营养摄入和作息节律都有影响。
生物钟的调整需要循序渐进,家长和孩子可以商定每天提早起床的时间(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早起后可以适当开展户外运动,调节身体适应能力。
制定新计划
新的学期是新的开始,要想减少对新学期的担忧和焦虑,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焦虑”“担忧”背后的原因——哪些想法引起了孩子的过度关注?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围绕新学期制定计划,并尽可能将大的计划进行拆分和细化,做到有预期、有实施、有监测、有反馈,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打好“预防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学期开始,孩子可能面临很多新的挑战,要让孩子对人际、学业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学会多倾听——从倾听中读懂孩子的情绪、想法,或许孩子们的想法比较幼稚,但是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
运动是个宝
一个暑假过来,孩子长高了、长胖了,有没有忽视运动呢?
很多科学研究发现,每天半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很好地调节人体的情绪和机能。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慢跑、球类等运动,为新学期做好热身准备。
寻求专业帮助
开学后,如果孩子无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失眠、乏力、情绪波动等问题,父母要引起重视,不宜回避或迁怒其他因素。如果情况严重不能缓解,建议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身体,明确病因或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果排除躯体疾病因素,仍然延续此类现象,且对孩子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假期综合征”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适应问题。当困难出现时,建议家长在理性上思考,在情感上接纳,在智慧上解决。新的学期已经在招手,希望孩子们都能迎来一个开心、充实、成长的新学年!
专科简介
市一院临床心理科成立于2020年,已建设成为集医、教、研、预防为一体的临床心理服务平台,共有5位精神科专业医生、2位专职心理治疗师、2位专业行为训练师,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多动症门诊,年平均诊疗超10000人次。科室作为常州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协作单位,每年定期开展青少年儿童健康心理培育方面的相关专家咨询、心理测评、主题讲座、心理韧性训练等服务活动,科室成员为中心提供热线咨询、面询服务等。立足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力传播先进的青少年儿童健康心理培育理念和模式,探索“医-教-家”密切结合的青少年儿童健康心理培育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并在实践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