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要闻
2024年09月04日

新北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本报记者 吴燕翎

通 讯 员 薛学虎 周铮 陈奇

无人机升空,遥感影像AI自动解译结果显示,一片占地4800平方米的农用地已被“退林还耕”。就在上个月,影像显示这块地还是密密的树林。该地类变化监测图斑影像的及时呈现,源于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新北)分局今年投用的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监测体系平台,通过第三方采集、第一时间传输,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性。

近年来,新北区围绕“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的要求,着力构建保护有力、机制健全、管理高效、监督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规划先行,生态整治重构“三生”空间

长江常州段沿江片区,总面积为624.4公顷的国土空间生态整治项目,已完成一期133.3公顷批而未供土地的复耕复种。项目现场,农田整齐划一,渠相连、路相通,一望无际的水稻长势喜人。该项目全部整治完成后,将新增耕地200公顷,形成520公顷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今年,新北区加快建设沿江农文旅融合“一万亩”,启动国土空间生态整治项目,通过推动区域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重构“三生”空间。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新北区不断优化农田布局,划足划实划优9850公顷耕地和836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并全部上图入库。全面梳理排查城镇开发边界内永久基本农田“开天窗”问题,制定补充耕地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耕地净流入达466余公顷,首次实现“净增加”;科学排定2024年度600余公顷耕地恢复任务,合理划定超86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统筹推动零散细碎耕地集中整治。率先开展耕地保护“百千万”工程,选取涉农乡镇400余公顷土地创建“耕地保护先行示范区”,推动耕地连片保护、规模经营和高效利用。

科技赋能,“空天地网巡”全要素监测

“综合运用遥感影像AI自动解译、数据图谱、铁塔摄像头监管、无人机举证等新技术新应用,构建‘1+2’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监测体系。”新北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自主研发的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监测体系平台今年上线后,实现按月度自主提取地类变化监测图斑并进行核实,实现地类变化“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网络管、人员巡”实时监测。通过这个平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频次从每年1次提升至每月1次。

今年,新北分局还自主研发立体式全时空全要素自然资源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创新建立遥感影像月度更新机制,综合运用“遥感影像AI自动解译+人工比对+现场核实”新模式实现全域地类调查监测统计、分析、应用、预警全流程监管。

通过科技赋能,新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实时动态更新调查数据,实现管理前置;在执法监管方面,改变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及时发现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在土地整治方面,实现补充耕地地块后续管护的自动监测,确保稳定耕地利用。今年3月以来,已发现并成功处置30余个“问题图斑”,真正实现“两早一严”管理要求。

节约集约,实现资源要素精准配置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成为近年来新北区全力推进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创新和赋能增效的准则之一。新项目落户,通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去土地库存”,成为当前全区的共识。

以存量优先为导向,新北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招商引资与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联动协同和全区产业项目选址方案综合论证两项工作机制,积极引导新建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从源头上不占或少占耕地。

机制建立以来,累计出具产业项目选址方案49份约287公顷,其中选用存量用地39宗210.6公顷,面积占比达73%。创新实施工业用地“369”提升计划,累计供应存量工业用地67宗约287公顷。

我市认定20家“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 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