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尘埃落定》有感
《人民日报》推荐阅读多次提到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尘埃落定》。终于一睹为快。
《尘埃落定》以麦其土司二少爷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最后一个土司王朝的生活史和衰亡史,其实也是麦其土司傻儿子的成长史。
作者阿来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土司王朝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揭开了土司家族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神秘面纱。“麦其土司的官寨的确很高,七层楼面加上房顶,再加上一层地牢有二十丈高……官寨占据着形胜之地,在两条小河交汇处一道龙脉顶端,俯视着下面河滩上的几十座石头寨子。”眼前的土司官寨高高在上,雄伟壮观。石头筑成的寨子牢不可破,似土司家族千年基业,万古长青,永不坍塌。站在官寨放眼远眺,一切尽收眼底。两条曲折的小河绵延伸向远方,山间一个个寨子点缀其间,似一幅优美迷人的山水画。绿油油的农田,碧绿的山坡,偶尔有牛马在低头吃草,似闲庭信步。寨子里的人们依靠耕种和畜牧为生。每个寨子都有一个级别不同的头人统辖,土司家再节制头人,他们有自定的法律,就这样形成一级一级、井然有序又相对独立的王国。
这个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表面上看是宁静而美好的,但却又充满着矛盾、争斗和杀戮。最后,红色汉人和白色汉人在吐司官寨的战争使最后一个土司王朝土崩瓦解,最终消亡,尘埃落定。或许,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
故事主人公——麦其家二少爷,是父亲醉酒后和母亲所生的“傻子”。就是这个傻儿子,到13岁才开始有记忆,从他记事起便回忆了自己的家族史。当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傻子时,父亲和同父异母的哥哥都非常疼爱他,只有母亲会为这傻儿子而流泪,意味着母不可能凭此子而贵。哥哥爱他是因为他傻,没有实力和他竞争土司王位的继承权。父亲爱他,因为他傻,不让父亲为继承王位的事而伤透脑筋。他自己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傻人的傻福。当一个人没有任何竞争力时,人人都爱他,因他人畜无害,这就是人性。
13岁是人生的分水岭,从13岁开始,他开窍了,对事情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土司家族按照祖宗规矩,让这个刚成年的傻儿子到麦其家领地巡行,在巡行中,他看到麦其家广阔的土地,享受到当土司受人朝贡的滋味。他曾因怀疑松巴头人的忠诚而后悔,也因春天围猎杀死獐子而难受……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反思、学习,收获成长。他傻吗?他不傻。他通人性,懂人心。他知道因传布新教被关在土司家牢房里的喇嘛翁波意西渴望读书,请父亲把没收的经卷都交还给喇嘛。他不止一次去牢房看望喇嘛,尽管自己不识字,但仍千方百计为喇嘛找书。这个为自己的言论自由而被割了两次舌头的新教传布者成了傻子的知己,他们用眼睛说话,面临重大事情时,一起出谋划策。
整本书围绕种植罂粟展开叙述,罂粟让第一个种植它的麦其土司发了财,麦其家族想保卫罂粟的独家种植权,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但罂粟还是像火一样在所有土司的领地上燃开了。由于大量种植,鸦片价格一跌再跌,越跌,土司们越要用更大面积的土地种植。秋天收获后,土司们发现来年的粮食要不够吃了,可仍执迷于种植罂粟。麦其土司还不能决定这年种什么,在举棋不定、焦急难熬的日子里,父亲的征询目光中多了一份对傻儿子的关注。不知从何时起,有什么事情,父亲都要看看傻儿子什么意见。当傻儿子说出的全部种粮食的意见与父亲不谋而合,意见完全相反的哥哥却对有利于麦其家的好消息黯然神伤。在需要计谋和动脑子时,聪明的哥哥有时还不如傻子弟弟。
在灾难——饥荒来临时,父亲吩咐兄弟俩到南、北方边界守卫粮仓。当拉雪巴土司和茸贡女土司都来谈粮食问题,拉雪巴土司谈了三天没拿到一粒麦子。而看中了茸贡土司漂亮女儿的傻子二少爷却把麦子送给女土司,以至于半路被拉雪巴土司所抢,茸贡女土司继续向麦其家求助,这样处于被动地位的茸贡土司才不情愿地答应把女儿嫁给傻子。这被麦其土司看作是傻儿子设下的圈套,弄得他搞不清傻儿子是真傻还是故意冒傻气的家伙。在父亲眼里,二儿子慢慢从一个傻子变成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镇守北方边界的二少爷在自己建造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实现了人生目标。他拆掉堡垒东南面的房子,把敞开的院子和整个广阔的原野连成一片,建立了土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由繁荣市场。他心地善良,大方施舍,用炒熟的麦子拯救死亡线上的百姓。他创立了税收制度,维持了所辖地和平安宁。他不费一刀一枪赢得了无声的战斗,拓宽了领地,收获了民心。他不是土司,但他成为自己领地上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王者。在尘埃落定之时,他傻吗?他不傻。他大智若愚,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