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为致敬长期坚守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们,常州日报现代教育专刊推出系列报道,聚焦长期扎根于教育战线,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们。他们用青春与汗水,书写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教育史诗,他们的故事,是教育最质朴、最动人的注脚。
这些教师中,有的身处繁华都市,有的扎根偏远乡村,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精神风貌。
在系列报道中,我们将带您走进这些优秀教师的世界,聆听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故事,感受他们那颗始终燃烧着教育热情的心。
坚守平凡 创造不凡
在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姐姐”的温柔、“妈妈”的关怀和“朋友”的理解,成为了学生们心中最可爱、最可亲、最可敬的存在。高燕萍老师用她三十四年的光阴,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将青春与热血倾注于三尺讲台,用坚守与奉献书写了教育事业的华章。
她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在集体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和谐共进。”面对“学困生”,高老师从不轻言放弃。她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量身定制教学方案,用无尽的耐心和真诚的关爱,为他们驱散心中的阴霾,点亮希望的灯塔,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价值与无限可能。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高老师更是将学生的生活冷暖放在心间。学生小许因家庭贫困而陷入困境,是高老师伸出援手,每月资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大爱。这样的故事,在她的教学生涯中不胜枚举。作为党员教师,她更是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与多名学生结对帮扶,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支持,更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
高老师深知,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关键。因此,她从未停止过自我提升的脚步,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力求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智慧与激情,深受学生喜爱。她的课堂,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心灵的港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一年冬天,高老师因过度劳累倒在了讲台上,右脚骨折的她本应安心养伤,但她却选择了另一条路——边治疗边上课。拐杖成了她的临时伙伴,轮椅承载着她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这一幕场景,成为了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线,也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
高燕萍就像一束光,穿透了教育的平凡,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灵世界。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风范——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创造不凡。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平凡的种子 不平凡的花朵
从初登讲台到分管综合学科,她杏坛耕耘已有三十五载。她将人生坐标锁定在三尺讲台,始终深耕在一线科学教育实践之路上,曾获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省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校长等荣誉。作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她连续21年担任市小学科学兼职研究员,并被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聘为兼职研究员,她就是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教师耿群志。
自1989年起,耿群志便踏上了科学教学的征途。在那个“小三门”学科尚不被广泛重视的时代,她执着地追求科学教育的真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为方有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出本学科应有的贡献。
在课改的浪潮中,耿老师始终是勇敢的弄潮儿。她引领局前街小学科学组,最早开展“做中学”研究,最早进行“互+”教学探索,最早尝试数字化教学研究,最早进行STEAM研究,最新跟进跨学科实践……这一系列的前瞻性举措,不仅让科学教育在局前街小学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更成为了学校乃至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局前街小学的科创活动成果斐然。玲珑机器人社团在全国科创舞台上大放异彩,获得多项殊荣;学生们在宋庆龄发明奖、国际科创大赛中屡获佳绩,更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诞生于此。学校在全国及省市级科技类竞赛中屡获团体一等奖,科技教育的丰硕成果令人瞩目。此外,综合学科也在她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荣获了“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及“江苏省智慧校园”等多项殊荣。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耿老师还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从体卫艺到课后服务,从教育教学常规保障到云彩课程建设,再到学生学籍管理,她以全局的视角、系统的思维、科学的规划、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卓越的沟通管理艺术,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的身影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她的智慧与汗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耿老师深信:“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她以一颗平凡的心,种下了教育的种子;以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华,让这粒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绽放出不凡的花朵。
怀揣深情,三十载教育征途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骆争光老师以三十一年的光辉岁月,编织了一段段动人的教育篇章。他不仅是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的一名资深教师,更是学生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道路。十七载班主任生涯,十载乡村教育的坚守,一年援陕支教的经历,无一不彰显着他“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崇高教育理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师生都是学校的佼佼者,毕业后向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洒向农村。骆争光就是其中的一颗。在乡村小学坚守了十年,教过数学,教过体育,教过英语,教过美术……哪科缺老师就教哪科,教一科爱一科,教一科钻一科,他化身为全能型教师。他更是不甘守旧的教师,先后自考大专、本科,从小学教到初中毕业。有些初中毕业就工作的学生笑言:“这辈子我只有一个数学老师,就是骆老师!”
骆老师的教育智慧,在于他总能将教学的艺术与育人的责任巧妙融合。面对学生的早恋倾向,他巧妙运用代数式的逻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展现了教育者的独特魅力。家访、谈心、制定班级规范……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凝聚着他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作为一名老教师,骆老师并未选择安逸,而是主动请缨,踏上了援陕支教的征途。在镇坪的日日夜夜,他面对挑战,勇于担当,用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一次次深刻的讲座,点燃了当地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激发了教师们的教研热情,为镇坪教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一年的支教时光,骆老师以丰硕的成果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从市级到县级,从示范课到讲座,从教材编写到课题研究,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他深知,教育的力量在于点燃希望,照亮未来,因此,他愿意将这份光与热继续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骆争光老师以三十年的教育情怀,书写了一部关于奉献、关于爱、关于梦想的教育史诗。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爱去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而他,正是那位永远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行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