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金融
2024年09月18日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

对投资者专业度要求更高

□本报记者 张琛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让很多市民“破防”。市民黄小姐说:“我买的理财产品到手收益明明是亏的,但产品销售详情页却显示其收益率为3.35%。”市民李先生则说:“我买的这款理财产品是R2等级的,按理属于低风险稳健型,但最近打开手机银行APP,发现天天在亏钱。”

产品页面显示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自2018年资管新规以来,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已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央行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大约由10万亿元增加至26万亿元,占比由43%上升至97%。在这一背景下,去年1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明确规范了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包括过往业绩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展示区间、对比展示等方面。譬如,对于大家最为关注的“产品业绩”,该准则规定,业绩对比展示要全面,只能展示该理财产品或本公司同类理财产品的过往平均业绩和最好、最差业绩,不得刻意选择性展示理财产品特定区间或部分区间的过往业绩。

该文件过渡期为公布起6个月,现在各家银行应该已调整完成。不过,记者登录多家银行手机银行APP后发现,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的展示形式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近1月、3月、6月、1年年化收益率,7天年化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等。这让不够专业的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挑花了眼。

举个例子,记者登录某股份制银行手机银行查看某款固收类理财产品,在手机银行的“财富”一栏的页面上,仅显示“成立以来年化2.78%”。连续点击好几个页面之后,才能看到这款名称的产品下涵盖多个理财子公司产品,而“2.78%”只是其中成立以来年化收益最高的一款。再点击进入“2.78%”的具体产品,才能看到该产品的具体信息,如主投方向,R2级别风险等,但还是看不到近7日年化收益,也看不到历史最好和最差的过往业绩。而一般的投资者,在初始页面可能就会买入,根本不会连续点击看到最后页面显示的具体产品明细。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只是看到2.78%就买入,很可能到手收益不如2.78%,甚至是亏损的。

我市某国有大行零售条线资深人士解释,理财产品动态发布的年化收益率,是当前时点的预期收益率,而不是投资者赎回时的实际收益率。“买入时的净值越高,反而意味着是在更高的价格买入,未来的损失风险可能越大。”

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大

除了产品说明上的“猫腻”,有些产品确实近期的净值波动幅度加大。统计显示,今年8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连续抬升,8月26日-30日市场调整下,破净率上升至3%,为二季度以来高点。

兴业银行常州分行理财经理张女士解释,有些风险等级较高的理财产品,如R3级别,会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基础,再通过权益类资产、非标及项目类资产等更多元的大类资产配置,来博取增强收益。其中,“近1个月年化收益是通过线性推算,将最近1个月的收益率转换为年化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并可能导致投资者对理财的频繁申赎。”

譬如,以记者本人5月20日买入30年长期国债到9月4日卖出为例,当时买入价格100元,卖出时涨至105.7元。也就是说,持有这款国债不到4个月,收益率超5%。如果按照这3个多月的涨幅来推算一年的收益,可以测算出年化收益超过15%。但这并不能说明长期国债的年化收益能达到15%,因为收益不是线性的,而是不断波动的。很可能涨幅集中在某一阶段,如果市场债券利率上升,最后反而会亏本金。

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大概率将继续下滑

几年前,银行R1级别的理财产品一年收益大概为3%,R2级别的理财产品一年收益大概为4%。两年前,五年期国债还有3.37%的年化收益。但随着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的不断下滑,以债券、存款等为主的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已难以维持以往的保本高收益。

今年以来,我国长债利率下行,一些资管产品的长债配置增多,随着短期内债券价格的上涨,产品净值走高。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而当前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还不到2%。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的净值回撤也会很大。

兴业银行常州分行理财经理张女士说,2022年净值化管理初期,投资者尚未完全适应净值化机制,对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风险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年也有很多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为主要底层资产,而随着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部分产品净值回撤乃至‘破净’,市场产生恐慌情绪,出现了大规模的赎回潮。这两年,很多银行采取策略平滑净值,理财产品净值的表面波动少了,但底层资产更加复杂。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产品。”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钱炳博士建议广大个人投资者,应充分意识到理财产品已迈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刚性兑付已成过去。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与金融市场的持续变化,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会加剧。在购买前,一定要仔细了解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详情、过往业绩情况等,切勿被标红标大的收益率误导。“比如,存款收益看似低于当前平均的理财收益率,但它是存款人确定可以获得的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不断变动的,其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是通过承担价格波动风险换来的。”

没有上一篇了... ... 工商银行助力长荡湖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