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文笔塔 乐享
2024年09月23日

​吴之琯《潇湘四景四条屏》赏析

文祥磊 文/图

明 吴之琯 潇湘四景四条屏1

明 吴之琯 潇湘四景四条屏2

明 吴之琯 潇湘四景四条屏3

明 吴之琯 潇湘四景四条屏4

吴之琯在画史上名声不显,文献记载极少,作品流传亦鲜见。明末清初藏书家姜绍书所著《无声诗史》(所录皆明代画家)是较早介绍他的,简略说道:“字汝廷,武进人。赋性萧疏,巾而不栉,清修茹素,屡空晏然,望而知为山泽之臞也。写山水、人物、花鸟博综往哲,淹润精工。”康熙《常州府志》:“吴之琯,居梅里,人呼为九蓬头,以自幼未冠也。善画人物,清洒绝俗。”乾隆《武进县志》则载:“吴之琯,俗呼九蓬头,擅画神佛,庄严端好。晚年尤能于寸楮上作《西园雅集图》,精巧绝伦。”从这三条记载可以得出,吴之琯字汝廷,生卒年未详,武进(今常州)人,居住在梅里(今无锡梅村镇)。是一位居住在山林乡间、不修边幅的隐逸画家,人们给他起了“九蓬头”的诨号。他山水、人物、花鸟皆擅,能融合古人之长,笔墨精雅秀润,尤以人物、神佛为妙,清洒绝俗。

常州博物馆藏《潇湘四景四条屏》名款为“梅里之琯”,其他传世作品落款亦有写“梅里”者。按古人的习惯,款署里籍基本为郡望或世代居住之地,几乎未见有冠以侨居之地者,所以吴之琯的家乡应是无锡梅里。但可能由于他也经常在武进生活,所以《无声诗史》说他是武进人,亦被收录乾隆《武进县志》。康熙《常州府志》则比较谨慎,仅说“居梅里”而不言具体籍贯。明时无锡县、武进县皆属于常州府,吴之琯的活动地主要在这一带。

从吴之琯《潇湘四景四条屏》画风上看,他受文徵明一路影响较大,讲求理法,笔墨精谨苍润,而落款书风则有晚明追求的奇崛古朴之态,故可推测其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隆庆、万历年间。此屏为绢本,每屏纵140.5厘米,横37厘米。款识分别为:山市晴岚;烟寺晚钟;潇湘夜雨;江天暮雪。梅里之琯写。因绢本年久晦暗,每屏款下印章多模糊,然依稀可辨所钤都是两方相同的印章,朱文为“汝廷”,白文为“吴之琯印”。

潇、湘是流经湖南的两条河,二河交汇于今永州市区南部。河流沿岸及交汇之处烟波浩渺,景观奇特,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地以文学和绘画赋予它美学的意蕴。潇湘景色入画早在唐代就出现了,李白、杜甫都有题潇湘画作的诗歌。到北宋时期,“潇湘八景”开始流行,沈括《梦溪笔谈》载宋迪善画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八景”被好事者传之,除上述四景外还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洞庭秋月、渔村落照。这八景只有洞庭秋月点明了具体地点,其余皆是理想化的山水意象,并无具体所指。这种超越地域限制的主题极大地方便了画家发挥想象力,没有亲临过潇湘实景的画家仍可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画作,所以潇湘母题的绘画在南宋就东传到日本和朝鲜。

历史上画“潇湘八景”的比“四景”的多,当然,吴之琯这四条屏也有可能原是八条。吴氏画作极罕,这四条屏绘制极为用心,颇有意蕴,格调非凡,堪称其代表性力作。乾隆有《吴之琯〈烟村牧笛〉》诗,可能是题他的画作。上述提及吴之琯笔墨受文徵明影响较大,然空间纵深感更强烈,兼用晕染,应得益于浙派,可见他的博采众长。历史上像吴之琯这样的名头不大但作品不俗的为数不少,我们应多予以关注,这样才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绘画史。

没有上一篇了... ... 艺术的归处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