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3版:本地医讯
2024年09月24日

张奶奶的“隔离”生活

□本报通讯员 杜蘅

张奶奶今年78岁,自从两年前不幸罹患乳腺癌后,总会时不时消失一段日子。老邻居都知道,她是去医院复查了。

王女士也是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全身骨显像复查。复查时间与张奶奶一致,相同的病情让两个年龄差20多岁的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

“你今天来检查,家里安排好了吗?到时候谁去接小孙子啊?”张奶奶问王女士。

“今天小孙子由他外婆接,然后去他外婆家,我就直接回家了。”王女士今年55岁,小孙子5岁在某兴趣班学画画,“你呢?今天谁来接你?”

“我今天不回家了,去乡下住几天。我儿子儿媳刷视频,说核污染很可怕,我们刚刚打的药水,也有核辐射。”张奶奶落寞地说,“隔离一段日子,再回家。”

“哎呀,你年纪这么大,一个人住乡下多不方便啊!”王女士记起第一次注射放射性药物时医生的叮嘱,“医生说过,我们只要不坐公交车回家,回家后在单独的房间生活一两天,不要和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与人交流的时候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就行了,多喝水、多上厕所就自然排泄掉了。现在,我们的房子都有两个卫生间,你家房间也多,为啥要‘躲’乡下去啊?”

“是啊,乡下没装空调,我也怕去的。等一下我再问问毛主任,然后打电话跟我儿子说说。”张奶奶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候诊室外,市四院核医学科主任毛夕保通过监控设备观察着患者的情况,也听到了张奶奶他们的聊天。他打电话给张奶奶的儿子,告诉他核素检查与核污染的区别,希望他不要将张奶奶送到乡下隔离。

“说起核,人们就想到了核废水、核武器、核污染、核辐射、核爆炸等等,似乎和核有关的东西,都很恐怖、很可怕。”毛夕保说,“事实上,真正令人恐怖的不是核,而是人们对核的不合理利用。核作为一种粒子系统,拥有巨大的能量,对其合理利用,也可以造福人类,如‘核医学’。”

链接

核医学科是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及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简单来说,就是将微量的放射性药品引入体内,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核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应用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既可以检查疾病,也能够开展治疗。肿瘤的早期诊断、良恶性肿瘤鉴别、肿瘤复发检测、冠心病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诊断及治疗、肿瘤的骨转移等疾病都可应用核医学进行诊断和治疗。

张奶奶和王女士在乳腺癌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这次复查项目中有全身骨显像,检查前需要注射一种核素99-锝标记的放射性药物,是一种核医学科常用的核素,其他还有氟-18、碘-131、碘-125、磷-32等,不同核素有着不同的作用。

接受过核素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在离开医院后,应遵医嘱按不同放射性核素需要代谢的不同时间(如99m-锝药显像者1天、18-氟药显像者半天、131-碘药治疗者约1月),尽可能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回家后尽量避免与家人尤其是婴幼儿亲密接触,保持1—2米距离。可以比平时多喝一点水,促进排泄。

没有上一篇了... ... 成功培养百日咳鲍特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