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版:锦绣天宁
2024年09月26日

75年见证:我人生中的三次转变

本报讯(宋婧 阎珏汝) 金秋送爽,夕阳温柔地洒在古树新亭广场上。23日傍晚,清凉新村第二社区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一场以“筑梦幸福万家,同庆盛世中华”为主题的迎国庆活动拉开序幕。活动的主角之一,是即将迎来75岁生日的冯科珍阿姨。她以一段简短而深情的“脱口秀”,分享了一段个人成长轨迹与国家发展的历程紧密交织的往事,触人心弦。

“我是名副其实和祖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快车。”冯科珍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老人站在舞台中央,穿着朴素,她以略带乡音的普通话,缓缓铺陈开自己与祖国共成长的画卷。

冯科珍出生于句容农村,作为家中长女,她早早担起家庭重任。“记得那时我还是个小丫头,跟着村里的妇女主任学农活,想着怎么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冯科珍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眼中闪烁着光芒,“23岁那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后来,我有幸成为村里的代表,去省里参加农村建设工作会议。那次会议,我至今记忆犹新,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机械化,要让小田变大田,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我带着这些宝贵的‘干货’回到村里,心里充满了干劲。”

1979年,30岁的冯科珍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一年,她跟随丈夫曹有富的脚步,从熟悉的句容农村踏上了前往常州的旅程。随着国家华侨政策的深入实施,她的身份从农村妇女转变为城镇居民,被分到纺机厂工作。“虽然只是食堂后勤的临时工,但每天1元2角的工资,是我在农村时的4倍,别提多开心了。”

对她而言,不仅是经济上的飞跃,更让她感受到国家政策是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

在纺机厂,她洗菜切菜最快,工作中的一丝不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与喜爱。一年后,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地从纺机厂调转至化轻公司,正式成为了一名职工,直到光荣退休。“职业身份的提升,是对我个人能力与价值的认可。”她说。

身份转了,岗位变了,环境也在提升。她在老家住的是平房,后来搬进工厂宿舍短暂过渡,最后工厂分了房子,一家四口在清凉新村安了家。在清凉新村住了40多年,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活动丰富,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息。

从农民到居民,从田间到工厂,从平房到楼房,冯科珍人生的每一步跨越,如同一部微缩的国家发展史,凝聚着个人的辛勤汗水,也映射出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波澜壮阔。

“我现在身体健康,每月领着退休金,还有啥不满足的呢!”冯科珍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也将这份幸福转化为服务社区的热情与动力。身为中共党员,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调解邻里纠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五好家庭”的内涵。

夜幕降临,活动缓缓落幕,冯科珍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到天宁解锁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 采菱路、卞庄路月底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