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凃贤平 郑晨) 为破解社区治理模式太单一、吸引力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近年来,天宁区锚定“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目标定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出“社区主理人”模式,重点打造了一支具有专业化素养、接受系统化培训、能够解决居民个性化需求的主理人团队,为建强主城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培育专业化素养,解决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
2018年,焦溪古镇开始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6年来,古镇面貌焕然一新,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处处散发着蓬勃生机。
古镇居民范燕华曾经加入古镇修缮团队。这两年,她作为焦溪故事社区互助发展中心负责人,围绕“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主题,邀请社工主理人、社群主理人、居民主理人等组成议事论坛,提出了一系列创生方向,带动本土文化焕发新生。今年下半年,天宁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在焦溪社区建设参与式互动阵地,给主理人更大的作用发挥空间。
过去,社会资源嵌入社区存在一定困难,资源利用率低。近年来,天宁区常态化开展公益市集、创投赛、社洽会等活动,有效整合社会公益资源,从而提升社区凝聚力和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挖掘社工、社会组织、居民骨干,创新性地融合了社工主理人、社群主理人和居民主理人三类关键角色,首批招募“社区主理人”带头人32名,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社区主理人团队。如今,各类“社区主理人”已然成为天宁区多元共治的新生力量,为基层治理与服务带来了更多可能。
提供系统化赋能,解决治理模式太单一问题
雕庄街道清溪村辖区内的清溪人家是一个安置小区。过去,社区事务的参与率较低,且居民普遍反映小区存在绿化不足、广场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
为此,社区主理人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在清溪人家小区推出以“共享花园”为主题的“微改造”项目,以居民参与式的方式来进行空间营造,点燃了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我们的‘社区主理人’需要设置‘小切口’,来解决美好家园建设、物业规范化管理、活力楼组打造、微网格队伍建设等社区居民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大问题’。”天宁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惠萍说,为此,天宁区引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专家团队作为“社区主理人”项目的“专家智库”,与高校督导团队及其他专业组织开展多元化合作,建立督导包联制度,协同专业力量共同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聚焦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提升,以及如何整合社区资源、培育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团体督导和系统化培训,面向社工、社群、居民三类主理人对象开展分层分类的赋能培训300人次,系统提升了社区主理人在社区治理中的综合能力及执行力。
满足个性化需求,解决社区吸引力不足问题
“青春主理人”助力青年居民共同成长、“空间主理人”与居民共同营造美好社区、“爱心主理人”点燃困境家庭希望……自天宁区“社区主理人”模式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居民带头参与、组建团队、链接资源,从“局外人”向“主人翁”转变。他们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解决了社区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天宁的“社区主理人”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内在驱动力。如社区在更换物业的过程中,通过举办居民议事会、开展社区问卷调查等方式,积极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居民参与率达到85%。此外,居民参与社区安全巡查、环境维护等社区活动的比例提升了25%。
天宁的“社区主理人”模式在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和增强凝聚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社区建设项目,如社区艺术节、环境美化活动等,社群主理人带动了广泛的居民参与,增强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和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青年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提高了15%。
如今,天宁的“社区主理人”模式在资源整合、深化社区参与和增强居民自治能力上精准发力。未来,将为社区治理路径探索提供更多丰富的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