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要闻
2024年09月27日

江苏生源纳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让“软”磁材料成为“硬”科技

□记者 姜小莉 高玲

微生物能巧妙地在体内合成出磁性纳米颗粒。它们像体内的“小指南针”一样,能让微生物感知地球磁场,进而帮助它们导航,并以此寻找食物或避开危险。这一自然奇迹的背后,是蛋白质和基因的精妙调控,也启发了科学家们开展仿生矿化技术的研究。

在常州科教城里就藏着一个研究磁性纳米材料仿生合成技术的宝藏企业——江苏生源纳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生源纳科”)。公司创始人潘永信目前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古地磁学、生物源磁性纳米矿物磁学与应用、行星磁学等基础性研究。

早在2009年,潘永信团队就突破了纳米铁氧体仿生合成技术。2012年,仿生纳米铁氧体材料应用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023年,潘永信团队成立生源纳科,就是要将团队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进行产业化,服务于社会。

落户常州以来,生源纳科依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技术基础和优势,将纳米铁氧体仿生矿化技术进一步延伸应用,开发了兼具铁氧体卓越高频性能和金属软磁大功率性能的新型软磁复合材料和磁流体材料。

“我们研发的新型软磁复合材料,90%计划用于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延伸产品,比如各种型号的纳米软磁粉芯。它们可以作为上游材料被销售给国内外电感龙头厂商,用于下游生产电感元件。”公司CEO张同伟说,新型软磁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5G通信、医疗、航空航天等多个全市重点发展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而另一种磁流体材料因为水溶性好、磁响应灵敏,也被市场广泛需要。例如,在贵重金属回收领域,它可以通过超导梯度磁场,高效地从电路板等废弃物中回收金、银等贵重资源,不仅可实现资源再利用,还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此外,磁流体材料还能利用磁场约束,实现轴承密封,更好地助力高端装备制造。

为进一步推动软磁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应用产业链的形成,生源纳科与SLD中检实验室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合成生物学及材料开发测试实验室。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发酵室、材料合成室、菌种室、软磁材料制备室及超净间等,均装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能高效稳定地生产磁性纳米颗粒。

“实验室7月份建好后,我们就拿到了第一笔2吨的材料订单。”张同伟介绍说。公司自成立以来,组建了16人的研发管理团队,其中博士6人、硕士2人;目前已经申请了2件发明专利。公司正朝着产业化新阶段迈进。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产业升级的序曲。据悉,未来一年,生源纳科将聚焦高功率芯片的供电难题,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电力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化、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没有上一篇了... ... 2024第四届中国·邹区国际照明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