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版:金融
2024年10月11日

近期,骗局又有新变种

邮寄黄金去“投资”?谨防上当

□本报记者 徐杨

今年,金价屡创新高,市场热度持续升温。诈骗分子也伺机而动,盯上了“黄金热”,将“银行转账”演变为“购买黄金邮寄或上门取货”,已有多人被骗。

我市银警联手堵截一起相关诈骗

近日,建行常州金坛南门支行联动金坛区反诈中心成功堵截一起购买实物金邮寄异地的诈骗,涉及金额二十余万元。

事发当天,一位客户联系网点客户经理杭娇,表示急需购买20万元实物黄金去打首饰。杭娇陪同客户到他行转账购金资金的过程中了解到,客户要将所购黄金邮寄到“北京财政局”。杭娇当即判断客户可能遭受了诈骗,并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但客户坚称没有被骗,执意要购买实物金并约定次日提金。

当客户在网点柜面购买黄金时,工作人员再次向客户确认购买资金来源和购买用途,并提示实物金提金后该行不回收的相关规定,客户表示知晓并确认购买。待客户离开后,网点工作人员迅速与金坛区反诈中心联系,报告情况。

当晚,反诈中心就以大额资金购买实物金触发平台预警为由,对客户进行上门核实。民警把类似提金涉诈的案例给客户看,并对客户进行了充分的风险提示,客户这时才警醒过来。客户表示,自己近期在一个微信理财群中认识了一位投资达人,按照提示投资已获得收益。客户准备按对方的指导投资实物金,购买的实物金邮寄至对方提供的指定地址,后期投资本金和收益会返还至客户账户。

次日,客户在家人、警察的陪同下至银行提取了实物金,带回家保管。这起银警联合反诈行动成功堵截诈骗资金206150.00元。“多亏了警察和建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及时阻止我寄出黄金,避免了大额损失。”客户拨打了建行客服电话95533对南门支行进行了表扬,感谢建行为其避免了大额损失。

购金邮寄骗局套路多样

8月末,一则“大妈狂买1斤黄金不挑款店员报警”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热搜中的大妈到金店豪掷30多万元买下1斤黄金,不挑款也不还价,还要邮寄。经警察调查,大妈陷入了“投资理财”骗局,民警无论如何劝阻,大妈都听不进去,只能先拦截下寄出的黄金快递。

无独有偶。前不久一家媒体报道,北京一派出所接到某金店店员报警,称两老人到金店购买了6.6千克黄金。经调查,老人表示接到自称“警察”的电话,说老先生名下有一张存折涉嫌洗钱犯罪,老人深信不疑。在掌握了两位老人的存款总金额后,诈骗分子要求老人将卡内所有资金全部购买成黄金,并称会安排“专人”上门取金,进行资金审查。幸亏民警及时赶到,避免了老人300多万元的损失。

记者发现,这些购金邮寄的骗局实则是新瓶装陈酒。如购买黄金并邮寄就可以提现,就是“刷单返利”“网络投资”诈骗;买百万黄金以证清白,多是“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的形式;缴纳黄金可以申请国家补贴,则是“虚假补贴”诈骗……此外,一些骗子还会将诱骗他人的资金转入受害人账户,再由受害人取出并购买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导致受害人成为“电诈工具人”。

邮寄黄金成转移诈骗资金新手段

诈骗手法从“银行转账”演变为“购买黄金”,骗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据反诈中心分析,随着反诈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对大额转账、异常交易等行为的监控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为了规避这些限制,减少被银行系统拦截和追踪的风险,便开始寻找新的资金转移方式。黄金作为高价值、易携带且易于变现的资产,成为了诈骗分子眼中的“理想工具”。通过诱导受害人购买黄金,诈骗分子能够更加隐蔽地转移资金,增加追查难度。此外,购买黄金的行为在受害人心中往往具有更强的实体感和信任感,相较于无形的电子转账,黄金更能让人产生“真实投资”的错觉,从而放松警惕。

警方提醒,邮寄黄金正是诈骗分子转移涉诈资金的新手段。市民对于提到投资购买“黄金”、涉及使用大量黄金交易的情况,务必要提高警惕。凡是要求线上线下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址或将黄金当面交付给“第三人”并由此“充值投资”“缴入国库”“缴纳保证金”“验资撤案”的都是诈骗。市民投资理财务必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官方平台,不要通过不明链接或广告下载APP。凡是称“内幕消息”“稳赚不赔”的网络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没有上一篇了... ... 直播助农 文旅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