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维娜 通讯员 龚青轩
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孟力,是常州“出品”且学成归来的“龙城英才”。
2004年,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毕业的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得博士学位后,2011年由国家公派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培养,从事太阳能海水淡化、太阳能光热发电等课题研究;2017年,在常州市政府人才和项目引进下,他带领由清华师兄弟及海外归国校友组成的核心团队回到常州创立了赛腾机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开始了高端设备由图纸转向批量生产、高新智能技术由理论转向实际应用的实践之路。
2021年,孟力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将赛腾科技的部分业务整合独立,创立了频率探索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频率探索)。
昨天,记者在位于新北区三晶世界科技产业园的频率探索生产车间看到,在发出巨大轰鸣声的机器滚动轴上,磁吸着三四个巴掌大的传感器,它们正在通过采集设备运行的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噪声、温度、压力、液位、阀门位置等不同类型的信号,在设备边缘进行信号处理、特征提取和智能识别,精准捕捉分析设备每一个轴承的健康状况。
“工业设备发明诞生的几百年间,维修通常是设备被故障‘逼停’后发生的行为。”孟力介绍,在工业设备陆续联网的大技术背景下,近年来,工业设备检测行业在悄然间升级换代,而频率探索所做的就是给工业设备装上“听诊器”,提前检测出“病灶”,将损失降至最低。
如果说工业母机主要是解决“能不能造”的问题,那么,工业设备的智能检测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不能造好”。它能影响制造精度和产品质量,是不折不扣的生产制造“把关者”和“守门人”。
“设备信号图就像心电图一样,每一种曲线特征背后都蕴含着一种信息。”孟力告诉记者,在基于机械动力学机理、振动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小数据训练的故障智能诊断等研究形成的故障诊断算法上,频率探索团队可以分析出工业设备运行曲线中隐含的不同故障信息,为广大工业设备提供故障早期诊断、量化诊断、寿命预测等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各类工厂的智能化升级。
目前,频率探索可以诊断20多个行业、50多种设备的40多种故障类型,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已获发明专利36项,并且正在牵头3项AI智能检测和算法领域相关的国家标准、1项IEEE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这家新创企业已经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
面对取得的成就,孟力谦虚地说:“技术创新就像是磨豆腐,一步一步来,决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坚持做正确而难的事情,才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孟力表示,团队的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在充分利用微纳米MEMS芯片特性的基础上,将传感器做得越来越小巧、低能耗、计算力更强,实现更普遍广泛的边缘计算。
20年的时光,从学术研究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孟力经历了事业的重要变道,也经历了常州锚定新能源之都发展的产业蝶变。
“让每一台机器都能运转在最佳状态,是我们创立企业的初心,也希望在未来几年里,我们能够抓住工业智能化和新能源发展的机会,让所有的工业设备都越运转越健康。”谈及回到常州的初衷,孟力表示,希望将自己所学所知用于家乡建设,这也是他作为龙城英才为常州“智”造增添的一份力量。 高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