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周茜
牢牢占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生态位”,全国每1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常州造”。
10月14日,随着一辆银色L9在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下线,一项新的里程碑在常州解锁——理想汽车成为中国首个达成百万辆纪录的新势力车企,历时58个月。
“千亿车企”与“万亿之城”的携手,跑出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加速度。
“智”造一辆车
常州与理想汽车共谱的“伯乐与千里马”故事,是业内的一段佳话。2016年,理想汽车首个智能制造基地落户常州武进,这场双向奔赴在8年用心经营中绘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活图景——
在占地面积相当于10个足球场的常州基地,目前造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已经用40秒来计算。高效背后,是数字化为基础的“智”造。以焊装车间为例,21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超过600台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金刚小伙伴”同时作业。车间工艺质量经理吴锦文介绍,整车7000多个焊点中,点焊、螺柱焊、铆接工艺自动化率均达到100%,精度达到0.1毫米,且过程可实时监控,数据全部被传至云端。
互联网基因使理想汽车对数字化尤为敏感、重视。依托自研的“Li—MOS”智能制造系统和生产、物流等大小20多个子系统,企业将供应链上的数据应用做到了最大化。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永彬对此感受颇深,在公司与理想联合建立的线控制动生产线上,关键工序的数据已实现互联。这么做的好处体现在生产端,生产数据出现任何异常波动都可提前预警,第一时间识别、解决;也体现在售后服务端,用户一旦形成维修或更换工单,工厂几分钟内就会收到信息进行响应。
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驱动下,理想汽车实现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质量。理想L9、理想L7累计交付均突破了20万辆,理想L8累计交付突破了15万辆,今年4月发布的理想L6仅用5个月累计交付就突破了10万辆。作为L系列的生产基地,常州基地上半年产量居全省第一,占35.4%。
深融一座城
“可以说从第1辆到第100万辆,都是带着常州的温度,从这里出发开往全国,常州武进是理想汽车的‘福地’。”理想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想说。
一企带一链。理想汽车积极推进供应制造近地化布局,L系列近地化水平接近60%,其中在常投厂的供应商就超过30家,提供就业岗位超1万个。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企业在常州完成两期项目建设,重点布局电机、电控、电源、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目前产能正快速爬坡,预计今年产值实现翻番。
“我们最初只是为理想ONE提供双电控系统和后电桥电控,这也是汇川联合动力进军乘用车领域的开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杨睿诚介绍,那是理想汽车锚定增程技术路线的2016年,双电机控制器领域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汇川“第一个吃螃蟹”。5次迭代,不间断改进尺寸与成本,双电控产品逐渐成为出货量最大的产品,汇川在第三方供应商出货排名中稳坐电控第一、电驱总成第二、电机第二。理想汽车的增程路线也大获成功。
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与龙头车企同频共舞。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星宇车灯等一批链上企业,中汽研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等服务平台,与理想汽车深度携手。
今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常州也制定了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此次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全场景生态支持计划,从产业科技、供应链金融、高端人才、消费应用场景、生态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赋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和集群化发展。作为整车龙头,理想汽车深度融入,明确围绕整车基地、智能工业等多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工厂技改升级、零部件集群培育和智能工业发展。
赋能一条链
汽车产业链条长、分工复杂。为打破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传统分工模式,理想汽车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中与合作伙伴高度协同,以全新的技术共创模式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提供了韧性支撑。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祖秋记得,定点合作项目时,国内还没有供应商有大批量制造空气悬架的经验。理想汽车提出要在L系列上应用空悬,对舒适性、耐用性等提出一系列严苛要求。保隆科技与理想供应链团队从零开始,反复调试方案,仅橡胶配方就开发了50种,最终在理想L8车型上成功应用热气焊接、塑料上气室等新技术。截至目前,保隆科技在空悬系统上已获得79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6项。
欣旺达动力在南京基地为理想建设电池PACK产线,为技术创新、研发生产、市场拓展铺就“起飞”跑道。“我们的产品设计方案也是和理想团队共创的,双方共同探讨使用什么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公司董事长王威说。
伯特利与理想汽车的合作,始于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严重“缺芯”危机的2021年,首席质量官张政对技术共创带来的质量提升印象至深:300多天日清日结的日例会中,在理想的帮扶下,团队一共解决1500多条提升措施,顺利完成理想L7和L8两款车型的WCBS制动系统替代和量产。“延续共创机制,我们在9月成立了虚拟事业部,两个公司的人进入一个团队,一起走下段路程。”
……
并肩发展中,链上企业有的实现了从二线到一线的华丽蜕变,有的成为了全球头部,大家一起提升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为产业链不断带来新价值,这也让理想汽车有更多底气加快迈向下个“1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