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武医宣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会像塞子一样堵塞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对人体造成伤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杀手,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据统计,全球每4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血栓性疾病,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血栓性疾病。血栓的风险已不容小视。
七旬老人突发肺栓塞
及时就医转危为安
夏大爷今年72岁,前几日在家饭后散步时突然觉得胸闷、喘不上气,休息后有所缓解。数年前,夏大爷曾接受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虽算不上凶险,但自那时起,夏大爷和家人都对“预警信号”格外敏感。“胸闷不是小事,之前做手术的时候,医生也和我讲过,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重视,家人立即把我送到了医院急诊。”谈起当时的情况,夏大爷仍心有余悸。
武进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沈涛参与会诊,询问病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夏大爷是肺动脉栓塞。简单来说,就是血块堵在了肺部的血管中,导致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好在本人及家属健康意识较强,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夏大爷已经脱离危险,恢复良好。
专家提醒
沈涛介绍,动脉血栓相对常见,心梗、脑梗的危险性大家都有所了解;而静脉血栓曾被认为是少见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静脉血栓的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漏诊、误诊,故又被称为“隐形杀手”。肺动脉栓塞(PE)就是因为静脉的血栓(绝大部分来自下肢的深静脉)脱落游走到肺,堵塞肺动脉引起的,大块的肺栓塞可以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所以,快速识别、及时就医便显得尤为重要。
沈涛介绍,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血管壁因为各种原因受损的人群,都是容易被血栓“拴住”的人群;年老、久坐不动、长期卧床、肥胖等,也是血栓形成的催化剂。
那么,应如何预防血栓呢?首先,切勿久坐,定时起身活动。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建议坐1小时就应该休息片刻,起身活动3—5分钟,可以做做脚部运动,包括脚踝及膝盖运动,促进血液回流。其次,勤锻炼,多走路。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最后,保持健康的饮食及作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各类疾病的基础措施。预防血栓,建议食用黑木耳、生姜、洋葱、绿茶等;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多喝水。戒烟禁酒、不熬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远离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