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委书记 陆秋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作为常州最为年轻的新城区,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其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创新为抓手,更大力度落实“532”发展战略、更实举措推进“五大行动”,紧扣未来科创城建设,协同推进各重点领域改革,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金坛一贯到底、高效落实,努力为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工作思路上,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在转型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坛新实践。坚持“高速度”与“高质量”并重,既保持增速优势、做大经济总量,又加快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含金量,更好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从“五新产业”向“五型经济”提升,坚持实体为本,在一二三产联动中促进业态融合、优化经济结构,以“五型经济”的壮大成势,更好支撑“五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牢固树立精明增长、内涵增长理念,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效益内卷内耗。从“经营城市”向“人民城市”转型,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更新、发展城市经济、做优城市服务,以品质提升促业态升级,以治理重塑促神态彰显,让广大市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乐享高品质生活。从“硬政策”向“软实力”转化,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加快提升城市软实力,化区域比较优势为综合竞争优势。
工作重点上,抓牢八项任务: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改革强合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更好释放党建综合效应。正导向抓牢队伍建设。加强全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联系点建设,持续弘扬“四敢”精神,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全方位抓紧基层建设。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理力工程”,扎实推进新河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持续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同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谋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严标准抓实纪律建设。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纪检监察“三项改革”试点,巩固拓展省委巡视整改成果,持续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
二是坚持项目为王,以改革蓄后劲。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产业强区、工业立区、项目兴区”战略,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大小并重、引建并举抓项目。坚持一二三产齐抓、国企民企外企同招,推行“基金+基地”招投联动模式,持续招引一批带动型龙头项目、骨干型优质项目、科技型配套项目。狠抓项目落地转化,进一步提升“招投推服”一体化水平,力促产能释放率、投资转化率、财税贡献率“三率齐升”。立新改旧、多点支撑强产业。紧扣“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一体推动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培育,促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新基建、新智能、新材料产业聚链成群,引导制造业基地向总部型企业升级,增强“五新产业”竞争力和话语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社区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青年经济等新业态,不断集聚商气人气烟火气。数实融合、以数强实促转型。聚焦产业数字化,以“智改数转网联”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聚焦数字产业化,加快中科(金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建设,持续丰富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应用场景,培育更多数字生产力。
三是坚持创新为要,以改革育动能。一以贯之推进微笑经济创新行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让“创新之区”成色更足、质量更高。更大力度融合科技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华罗庚科学城首开区、华罗庚高新区创智十二坊,促进华罗庚创新中心、长三角华罗庚科创港、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提级扩能,推动与河海大学校地融合取得更大进展,持续培育一批城市名片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更深层次谋划推进改革创新。实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紧扣未来科创城、“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科技、人才、农业农村、国资国企、民生社会等重点领域改革,更好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更浓氛围鼓励基层实践创新。倡树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在破解两难、多难问题中探索新方法;支持各条线各板块因地制宜、创新求变,在争创更多“第一”“唯一”中刷亮一批金坛新名片。
四是坚持开放为径,以改革聚资源。以开放的心态、理念、胸怀和举措打造“深水良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让高水平开放成为活力之源。在融入区域发展中促开放。全面接轨长三角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持续加快常金同城化步伐,积极促进产业联动、创新协同、人文交流,在更广范围内集聚、配置和增值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在提升平台能级中促开放。着力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发挥好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RCEP常州华罗庚国际合作区等平台磁吸作用,支持中韩合作创新产业园创建省国际合作园区,力争在引进外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功能性平台上实现突破;巩固传统市场、扩大新兴市场,推动更多传统外贸企业“触网升级”,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加速“出海航行”,更好释放“新三样”出口动能。
五是坚持民生为本,以改革增福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硬件改造与软件提升,让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心用情惠民生。办好办实年度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常态化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深化教育改革、综合医改,优化“一老一幼”等公共服务供给,让全区人民更好实现学不出区、医疗到“家”、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弱有所扶。统筹兼顾强功能。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一体推进“三城”发展,稳步推进镇宣、常金宁城际等铁路,有序实施丹金高速、中吴大道西延等工程,提速建设现代物流中心金坛基地,加快形成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加速融合促振兴。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更加注重业态的培育、神态的彰显,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2+20+200”美丽乡村、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片区整治更新试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等建设任务,为探索乡村振兴“新苏南模式”贡献金坛经验。
六是坚持环境是金,以改革塑优势。强化“抓发展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做优生态型、绿色型、服务型环境,不断增强金坛发展的比较优势。打造生态优先“硬环境”。统筹抓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和反馈问题整改,深化城乡环境“五乱”治理,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公园城市。营造绿色低碳“新环境”。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绿色化、空间开发集约化、生活方式低碳化,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加快零碳园区(工厂)、新型智能微电网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企业)建设,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含新量”。创优营商服务“软环境”。牢固树立整体政府理念,提档升级“金钥匙”政务服务品牌,用心用情当好企业发展合伙人、店小二,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善待投资者”见行见效。
七是坚持安全是底,以改革促稳定。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治理的高效能、安全的高水平保障发展的高质量、生活的高品质。实之又实优治理。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多中心合一”金坛路径,进一步理顺区镇权责关系,全面推行基层治理“儒林实践”,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严之又严保安全。深化平安金坛、法治金坛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细之又细防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各领域风险,确保全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八是坚持人文是根,以改革筑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化人,讲好金坛故事,彰显城市价值,创造更多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样板,用人文“软实力”更好支撑发展“硬道理”。提升文脉辨识度。统筹推进金坛文脉系统梳理、保护传承和立体呈现,深入发掘茅山、长荡湖、三星村等特色文化,注重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活化利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和金坛特质的人文品牌。增强文旅影响力。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深化茅山旅游度假区“国创”工作,推进好三星村遗址保护公园、“绿野仙踪”最美骑行道、长荡湖休闲运动公园、茅山革命史展览馆等地标项目,办好音乐节、马拉松等特色活动,更富创意地写好“美食之都”“青春乐都”金坛篇章。弘扬文明好风尚。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三标融合”,促进物业管理上水平、“城市管家”提质效,让城市“高颜值”和“好气质”内外兼修。广泛弘扬华罗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擦亮“金善金美”文明招牌,打造更有归属感、更富磁吸力、更具美誉度的人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