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殷雯馨 胡艳 宋祎凡) 金秋时节,武进区前黄镇联庆村李臣家庭农场内,搂草机、打捆机来回作业,一个个巨大的“蛋糕卷”散落田间,与道路另一侧未收割的稻田交相辉映。农场负责人李臣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下当天的秸秆收集情况:10月21日,50亩,25吨。
李臣种植水稻已经30多年,秸秆处理是最让他头疼的事,“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易造成火灾,不焚烧吧,播种后种子易悬挂在秸秆、根茎上,影响下一季收成。”
“秸秆到哪去”,是许多农民的棘手难题。随着武进区被确定为2024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武进鼓励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水稻秸秆离田工作,配备了32台套秸秆收集离田设备。”李臣算了笔账:以前靠人工拔秧、运送,从早忙到晚,一亩地得花1200多元;现在,秸秆离田有每亩300元的补助,秸秆机械化还田还有每亩10元的补贴,核算下来,一亩地仅需约1000元。
据了解,秸秆打捆离田后,将就近送到3个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进一步处理,制成秸秆生物有机肥后再出售给农户。这种有机肥可让土壤疏松,在不减产的情况下代替30%—50%的化肥。
跟随秸秆运输车,记者前往天绿环农(江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目前,公司已具备年处理5万吨有机废弃物、年生产3万吨有机肥的能力,可以覆盖全区。”天绿公司总经理杨嵩说,近年来,江苏省加强统筹部署,通过政策支持,持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在全省建设了武进、吴江等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秸秆离田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武进建设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的重要保障。目前,武进区全年综合利用秸秆量3.3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7.3%,在全国领先;全年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占稻麦种植面积的85.77%,采用机械化还田的秸秆量占综合利用秸秆总量的87.19%。
如今,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加入秸秆“变废为宝”的行列。武进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邹建芬表示,武进将进一步优化秸秆收储体系,实现乡镇全域覆盖,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应用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向更高水平、更新领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