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芮伟芬 史荻) 10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镇(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向人大报告制度试点工作推进会,打通人大国有资产监督“最后一公里”,依法守护人民群众的共同“家底”。
镇(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是镇(街道)人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宝贵财富,是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有五级政府和五级人大机构,现行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只规定到县级,少了乡镇这一级,而我市不少乡镇不仅有资产,且资产丰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不断推进,部分镇(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闲置“沉睡”,加上长期以来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清晰、管理不规范,以及镇(街道)合并、集体企业改制不彻底等因素叠加交织,导致资产家底不清、保值增值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
今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试点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推动人大有序开展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监督,促进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安全规范运作,实现保值增值。
根据会议要求,我市将按照“从试点到逐步推开、从建立报告制度到全过程监督”的思路,扎实推进,逐步实现监督全口径、全覆盖。每个区(市)选取2—3家预算管理和人大监督工作基础较好的镇(街道)启动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在面上推广,鼓励各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新做法、新经验。重点围绕资产家底不清、产权归属不清、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聚焦资产结构优化、布局设置、保护利用、债权债务管控等方面,灵活使用多种监督方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镇(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盘活利用,进入保值增值制度化监管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