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婧 王鑫
茶山街道辖区以老旧小区为主,外来人口、生活困难人群相对集中,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党建+”社会救助模式,打造暖暖茶社会救助品牌,紧紧抓住困难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高效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推动社会救助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跨省协作,首办救助解民忧
在茶山街道清凉新村一社区,社工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居住在辖内的贵州籍李女士生活困难,同时还发现其精神状况存在异常,经了解,其在德安医院、无锡精神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均确诊精神疾病,社工迅速将情况上报给街道。
街道随即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红岩街道残疾人联合会取得联系,开始了跨省办理残疾人证的漫长历程。面对两地政策的差异,办理过程中需要反复补充材料、提供证明,但街道及社区的工作人员没有退缩,主动“包揽”了办理中的的所有手续,协助李女士完成鉴定和各项材料提交工作。经过2个月的不懈努力,李女士终于成功领取了残疾证。同时,街道、社区也依据新出台的临时救助面向非本地户籍人员的政策,为李女士办理了全区首例外地户籍临时救助+慈善救助。
茶山街道在主动发现机制上狠下功夫,通过短信、网格群、宣传折页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确保居民群众知晓率。同时,街道还强化线下主动发现,发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力量,深入走访摸排,将“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真正实现困难群众“应救尽救”。
此外,茶山街道还积极探索智能救助,在智慧大救助平台上增设茶山模块,截至目前,平台已处理188条医疗预警、19条死亡预警、8条预警信息,并建设走访线上记录平台,不断拓宽救助申请途径,以数智化赋能社会救助,提升社会救助效能。
数据导航,精准救助暖人心
家住茶山街道朝阳三村、患有智力残疾的陈女士,全家生活困难,其父亲陈先生作为抚养人为女儿申请低保。然而,在审核材料的过程中,陈先生的银行流水资金往来异常频繁且数额较大引起了街道工作人员的注意。
为了解开疑惑,街道工作人员多次走访陈先生家,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原来,陈先生是一名中介工作人员,他的账户里频繁的大额流水,其实都是他帮客户代付的房款,而他实际所得的收入却十分有限。
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决定再次深入调查。他们联合朝二社区,连续召开了四次低保办理会,对陈先生的每一笔大额款项进行了仔细核对,收入与支出项一一列清。经过三天的努力,他们终于核清了陈先生的银行流水,确认了他家的低保资格。
“数据虽然重要,但我们不能被数据牵着鼻子走。”茶山街道副主任徐卓然感慨地说,“当数据显示与需救助对象实际情况有出入时,我们会勤用‘铁脚板’入户了解情况,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都能得到及时、精准的救助。”
正是这样的坚持和付出,让茶山街道的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茶山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强化社会救助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困难主动发现,救助及时高效”的社会救助模式,不断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物质与服务并重,构建全面帮扶体系
在茶山街道,帮扶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包含服务支撑。今年5月,“发光的妈妈”独抚妈妈赋能项目在天鹅湖社区启动。该项目针对离异、丧偶或其他原因独自抚养未成年孩子的女性群体,为她们提供心理支持、孩子养育、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与此同时,茶山街道还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辅助型就业、康复理疗、智能手机培训、梦想改造+、心理辅导等各类社会救助服务。
从物质援助到精神关怀,茶山街道近年来不断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针对特定人群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救助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范围,更提升了其深度与广度,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