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雨露 通讯员 丁德广
只闻机器响,不见农人忙,“智慧农业”有了新风景。
在新北区孟河镇双亭村的稻田中,一台红白相间的久保田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驾驶室内,空无一人。只见其方向盘自动调整着前进方向,拨禾轮翻滚,割台收割,秸秆被不断吐出回到田中,颗颗饱满的稻谷从卸粮筒装入运粮车,干净利落。
这是10月31日记者在新北区2024年“无人收割”及特色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上看到的丰收一幕。金秋十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此刻,无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智慧农机正在龙城大地描绘着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30日,全市水稻已收26.18万亩,进度32.27%,同比快7.05%。小麦已播0.85万亩,进度1.65%,同比慢0.73%;油菜已播面积11.1万亩,进度63.94%,同比快18.3%。
“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农机,这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依托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北斗卫星系统,控制行驶精度可达±2.5厘米,行驶路径更直、轨迹偏差更小,能保证每一行水稻都能准确入仓,减少破碎率和压倒率,实现提质减损。”现场会上,负责技术工作的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璐璐介绍。
“这台收割机有三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人工操作,第二种是通过遥控操作,第三种就是现在演示的纯无人操作。机手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规划好收割机的路径,从启动到回仓,可以一步到位设置好。”王璐璐说,与前几年上市的无人收割机相比,这台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无人收割机操作系统更为稳定,还新增了多种收割路径——过去的无人收割机收割路径多为“回”字形——提高了收割的精细化程度。
“1个小时能收多少亩?”从新北区九里村赶来参加现场会的种粮大户吴仁元,看了无人收割机的现场演示后,兴趣十足,想更深入地了解智慧农机。
“1个小时可以收割6亩左右,与人工驾驶收割机1个小时收割10亩左右相比,可能要慢一些。但是,按照现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以后势必会向无人收割发展,我们也愿意顺应这样的趋势。”吴仁元说,虽然无人收割机的购买和维修成本等都比普通收割机要高,但现在无人技术发展了,安全系数更高,他们会考虑在农机上增加投入。
吴仁元还告诉记者,相比于秋收季节,水稻播种时期的机械化程度其实更高。“无人驾驶播种机在田间匀速运行,避免了土地‘漏播漏种’。播种均匀,水稻才能出苗整齐,整片粮田生长整齐划一,确保生产集约化。这让每亩土地的每一毫、每一分都纳入了耕作范围,产量也随之增长。”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创成“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并坚持以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的发展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常州粮油高产栽培和农机工业制造的优势,集农机、农艺主推先进技术之大成,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2023年,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442家,农机合作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作业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