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清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满座天真烂漫的孩子,阵阵稚嫩的读书声声声入耳。这里,是常州市税务局援建的希望小学。
金寨,一个名字里镌刻着红色记忆与坚韧不拔的地方,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994年底,以“大眼睛”苏明娟为代表的金寨革命老区孩子们栖身破祠堂,在昏暗课堂中求学的图片报道,引起了常州税务人的关注。
深入大别山,常州税务考察组深度触碰到这里的疮疤和期盼:由于地处深山腹地、资源短缺,全镇3400名适龄儿童,有360名儿童无钱上学或者无学而上。考察组饱蘸激情的《大别山情结》考察报告,唤起了全局人的共鸣。
常州税务人捐资助学的初衷毅然凝聚成捐款建校的心愿,在月薪只有四五百的情况下,全局628名干部职工用短短一周时间,凑满了整整10万元建校款。
1996年,教学大楼主楼正式竣工,“常州国税希望小学”矗立在金寨县汤家汇镇这片红色热土之中。
三十年来,国税、地税由分到合,学校名称从常州国税希望小学变更为常州税务希望小学,但常州税务志愿服务从未止步。一代代常州税务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梦想之路,以实际行动不断续写这段跨越地域的爱心篇章。
一缕牵挂,串起两地,税校联动千里结远亲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常州与金寨相距800公里,上世纪90年代交通不便,开车7个小时,有5个小时是盘山路。希望小学落成后,常州市税务部门不畏路途颠簸遥远,在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校舍、更新教学设备、让困难家庭的孩子能够重返校园上久久为功。
2万、3万、5万、10万,文具、图书、桌椅、多媒体设备,一笔笔助学款、一批批教学物资见证了一代代常州税务人的爱心接力、薪火相传:集资4万元建设第一座标准化厕所,让“方便”更方便;600余套崭新的课桌椅、讲台陆续替换了矮旧小桌椅,八九十人挤在破教室里的场景不复存在……如今走进教室,彩色的墙纸、干净的桌椅,希望小学的条件与城市的小学已无二致。
“叔叔,我们终于不用跪在凳子上上课写字了,也不用担心在坑坑洼洼的桌上把试卷给写破了,真好!”这是一个腼腆小姑娘写给结对税务干部周星的一封信,纸上朴实的文字传递着她满满的喜悦。
变化还体现在一个个细节里:发现孩子们衣服有新有旧,于是向学校捐赠了500套校服;发现孩子们好奇外面的世界,于是向学校捐赠了图书、计算机和电视机……对孩子们来说,身边真切的变化,就是童年的七彩梦想。
金寨在发展,常州税务志愿服务的形式也从开展捐资助学向结对帮困、暑期支教等拓展。
1995年至2013年,依托“青春关爱 圆梦金寨”计划,累计帮助了700余名在校学生。
“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远比物质匮乏更严重,孩子们以前都不敢说话,不敢直视他人眼睛,都是挤着、躲着,很腼腆。现在都大大方方,参加各种活动也很积极。”原希望小学校长何昭炎说道。
2012年,时任汤家汇镇人大主席乐会玲向常州市国家税务局送来“深山远亲”的字匾。这是常州税务人与金寨师生一路风雨同行的最好见证。
一句承诺,代代接力,用爱托举“诗与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
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早期的经济资助、改善办学条件相比,近十年来,常州税务部门对希望小学的援助开始转型升级,更关注“扶志”和“扶智”,推动乡村教育从“扶起来”到“走更远”。
“你去过金寨吗”“这是你第几次来”……2014年,常州市国税局成立“青缘”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纳入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不仅形成了老带新的模式,也打开了志愿助学的新格局:启动实施希望小学少年宫建设“青苗计划”,专门捐助30万元为学校援建了6个“青苗教室”。成立“青缘义教团”,组织青年志愿者赴金寨开展暑期支教活动300余课时。举办“青苗技能提升培训班”,组织希望小学老师来常州少年宫跟班学习,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让更多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常州市税务局挂牌成立,更多税务青年加入到“青缘”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2019年起,聚焦脱贫攻坚,常州市税务局实施“青缘教育扶贫计划”,推出“青缘援学”“青缘援智”“青缘援助”三大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将优秀教师和先进教学方法“请进来”,并带学生们“走出去”。近年来,常州市税务局每年邀请在校农村留守儿童来常参加“青缘好少年文旅研学夏令营”。通过三十年的努力耕耘,常州税务希望小学从“有”到“优”,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农村示范中心小学。
“山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次我来到了常州,也见到了帮助我们的叔叔阿姨,他们都好亲切。我也要努力成为能帮助他人的人”……每次研学之旅结束后,学生们都会在作文里写下关于爱和希望、远方和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如今,常州市税务局的“青缘”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已扩充至300余名,其发起人之一宋怡还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队伍在扩大,内涵在深化。近年来,常州税务部门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2021年,爱心助学行动升级,常州市税务局启动“青缘聚力 七彩圆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更多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为孩子们带去光亮,让远隔山川的两个红色地方紧紧连在了一起。
2022年,实施“情暖童心”圆梦微心愿行动,并启动“花蕾呵护空间站”,105名税务青年与农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通过远程连线的形式做好心理陪伴和学业辅导,陪伴时长超2000余小时,每年还帮助结对学生至少实现一个“微心愿”,累计实现“微心愿”700余个。
一呼百应,春风化雨,爱心联盟汇聚志愿情
新时代,希望工程关注领域重点依然在教育,关注群体重点依然在农村青少年。
“多做一点、早做一点,就能有更多孩子享受更好的条件,接触更好的明天。”“青缘”志愿者在金寨的一次“家访”中,目睹了山里孩子饮食条件艰苦、身材也比城市同龄人矮小的状况,一个“能不能给孩子们提供营养午餐”的想法出现在他脑海。
经多方调研,常州市税务局运用众筹思维,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信息共享的志愿服务平台,更好地引导爱心企业、高收入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扩大“希望与梦想”的朋友圈。
2023年,常州市税务局推出首轮三年的“为爱加餐关爱成长”营养午餐计划。
以此为契机,常州税务部门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升级,更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共建共享资源,更高效地服务“青山的希望”。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目前,以常州市税务局牵头成立的“税企校社”四方志愿服务“爱心联盟”,借力社会组织、在常高校,吸纳社会志愿者280余人。一众爱心企业纷纷加入助学接力:今创控股捐赠“青缘好师生”奖励金、常州商业大厦捐献体育用品、孟河商会捐赠2023年营养午餐专项资金……同时,在常州美德基金会名下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干部捐款、爱心企业捐赠、社会组织众筹等多种方式,为希望小学的各项工作提供经费支持保障。
截至目前,“爱心联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2000余小时,人均服务时长达100小时以上。
一份情谊,生生不息,双向奔赴共筑振兴梦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志愿服务的有效抓手。常州市税务局着眼于金寨发展全局所需,着眼于青少年成长所盼,深入挖掘志愿服务新内涵、新活力,以“青春接力 圆梦金寨”行动为原点,努力在乡村振兴等方面画出更大同心圆,切实回应时代要求。
30年前,来到革命老区的常州税务人被一双双“大眼睛”牵动了。30年间,4000多名孩子从这里走出去,400多名孩子考上大学,82名优秀学子走进清华、复旦等双一流高等院校。
教育援助给“大眼睛”们带去了一双双翅膀,而“大眼睛”们给金寨带来了山海巨变一样的蝴蝶效应: 不少优秀毕业生从他乡回到故乡,从“受助者”变为“奉献者”,将爱的希望薪火相传。
“希望小学在我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一粒关于梦想、关于爱的种子。”毕业于常州税务希望小学的廖祥琪,选择回到希望小学做一名教师。转换角色后,他终于读懂了那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他说,想以自己为桥梁,将这份爱继续传承下去。
在农业女青年、致富带头人徐海霞的记忆里,上学的路是“摸黑前行”,也是“五彩斑斓”:漫山的野花,奔跑的动物,都是最珍贵的回忆。大学毕业后,她和丈夫放弃了外地销售的高薪工作,回到金寨,发挥大山的生态优势,带领乡亲们搞起了生态养殖,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脱贫致富路。
对于从金寨走出来的张海军,常州税务干部的到来为他点亮了走出大山、追逐梦想的希望。毕业后,他选择前往“熟悉”的常州务工,又在税务人员的帮助下渡过了创业期的坎坷。如今,常州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也开始带动周边的朋友一起捐资助学,回馈故乡金寨。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改变的不仅是一群孩子,还是一种观念、一座城市。如今,金寨县条条公路修进村,回乡投资、创业的人更多了,家门口的工作机会也更多了。金寨从依赖“输血”转变为自我“造血”,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2016年,“青春关爱圆梦金寨”被表彰为2015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常州市税务局团委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25周年贡献奖”。
2021年,“青春接力 圆梦金寨”行动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职工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项目)”。
2022年,“青春接力 圆梦金寨”行动获评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项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2023年,“青春接力 圆梦金寨”行动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每一项奖励,都在默默诉说着常州税务和金寨之间的血脉关联,默默照亮着未来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的前行方向。当教育和志愿交相辉映,这颗从大别山深处破土的“种子”,将洒满大江南北,让爱的回声响彻天地。
撰稿:黄洁璐 常税宣 图片由常州市税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