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加强污染防治,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成效有目共睹,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紧跟时代发展,紧扣群众需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有机衔接、系统集成,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方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牢牢把握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目标,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目标、路径、布局、任务等,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原则,推动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不动摇,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宗旨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就是要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坚持系统观念是方法路径。新征程上,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全面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改革任务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个伟大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必须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决定》围绕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方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以美丽中国建设新实践、新创造、新成就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要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强化源头预防,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逐步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设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推进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正在建设,将实现对园区19万平方公里卫星遥感监测。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从系统统筹、协同治理、空间管控等方面入手,强化生态环境的统一监管和能力建设,不断完善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出台,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顶层设计。要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创新,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作者单位:中共溧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