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版:新钟楼
2024年11月20日

年均开展志愿服务3516场,累计募集慈善基金超1400万元

钟爱一家:“暖治理”的钟楼样板

□吴凌浩 童华岗 戴欣岚

基层治理之家、社工培育之家、社会组织发展之家、社区志愿者集聚之家、社会慈善资源融合之家……2021年,常州市首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以下简称“社工站”)挂牌成立。3年后的今天,社工站已经在全市落地生根。

在钟楼区,社工站的遍地开花也凝练出了蕴含钟楼特色的品牌——“钟爱一家”。围绕该品牌,区委社会工作部依托“五社联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志愿者)机制,构建了区社会工作支持中心、镇(街道)社工站、村(社区)社工室三级平台五大阵地。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2023年,钟楼区全年培育包括8家4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在内的14家各类社会组织,总计已有307家,每年平均开展志愿服务3516场。2023年以来,共募集慈善互助基金近1500万元。钟楼社会工作正砥砺深耕,履践致远。

萌芽:社区打下“第一根桩”

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钟楼多年来对基层治理、对社会工作的不倦追求。

2019年,荷花池街道成立了全市最早的社区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这也是社工站最早的雏形。荷花池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妍婧介绍,这个平台在建设之初就致力于打造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主体交流互通、项目承接的桥梁,为2年后如火如荼的社工站建设打下“第一根桩”。

共享服务平台成立之初,北大街社区率先通过该平台与首批入驻的2家社会组织福之鑫养老、悦心养老取得联系,在双方多次沟通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2家社会组织走进北大街社区,开始为社区老人提供包括身体检查、理发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时光飞逝,到2021年时,荷花池街道的社区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经入驻社会组织50家,爱心企业10多家,平台案例也入选了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示范案例,荷花池街道社工站在此基础上建成。而此时钟楼区7个街道、1个乡镇已全部建成了社工站,8个社工站牵头全区551支志愿队伍年均开展3516场志愿服务,群众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

除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社工站的出现也为基层治理增添了新的动能。2021年,永红街道社工站率先试点“三社联动”,让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打成一片”。“三社联动”的出现,让之前困扰社区的各种矛盾迎刃而解。在永红街道陈渡新苑小区,这里的绿化一度成为居民的菜园,毁绿种菜行为屡禁不止。这一现象引起了永红街道社工站的关注。站长查文瑛告诉记者,考虑到居民的种菜需求,社工站联合聚益社会服务中心、居民志愿者,改造了社区3楼约200平方米的闲置阳台,将其打造成居民的“空中花园”,有种菜需求的居民可以报名免费认领一小块“责任田”。借助多方资源,让闲置阳台焕发了生机,联动的能量也在更多民生项目中崭露头角。

发展:三级平台全域覆盖

社工站建立后,如何破解基层治理覆盖面不广、效能不高等诸多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各乡镇、街道社工站都在积极探索。五星街道御水华庭社区致力于打造“人人社区”,组建“人人志愿者”队伍,提供便民服务。新闸街道荷园社区制作志愿积分卡,社区志愿者可以用志愿所得积分去积分超市换取生活用品。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社工站的社工们也常常会头疼社区需求与爱心企业资源、社会组织服务不匹配的问题。

永红街道陈渡新苑社区内老年人较多,社区对于助老型社会组织的需求量很大。一家致力于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组织主动与社区对接,但由于本身专业方向与社区需求并不一致,所以在项目落地中出现了效果不佳、传播力弱的问题。于是,在街道社工站指导与资金扶持下,由社区志愿者组建的志愿服务队成功孵化为益万家义工协会,在社区内开展“花样乐活”助老服务,打造社区里的老年大学。陈渡新苑社区社工室负责人刘进丽告诉记者,正是社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的巧妙联动,才有如今的“花样乐活”。

“五社联动”横向融合五大社会力量,纵向上加快构建三级平台。区级“钟爱一家”平台负责五社联动方案制定与实施,镇(街道)社工站组织五社联动服务项目的孵化与实施,村(社区)社工室打造社区品牌,整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开展各项服务。

硕果:构建“暖治理”样板

一横一纵,拓宽了“钟爱一家”品牌的广度与深度,也让“五社联动”在钟楼收获了累累硕果。

走进五星街道龙星路社区,穿过林荫道,一块自然又富有童趣的绿地出现在眼前。这是龙星路社区与湖畔自然教育这一社会组织合作开发的儿童自然教育场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蚯蚓塔来触碰自然奥秘,可以亲手锯开木桩,也可以给昆虫搭建巢穴,俨然成为了小区儿童的“自留地”。街道社工站工作人员冷静静告诉记者,龙星路社区新建高层小区较多,70%的居民是青壮年,少年比例较高,所以社区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目前,该自然教育场所已开展10场活动,吸引了200余人次的参与。这块“自留地”曾经是一块“三不管”的沿河荒地,为了变废为宝,社区引入了湖畔自然教育这个专攻青少年自然教育方向的社会组织,同时调动社会慈善资源参与其中,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共同将荒地“焕新”。在每一场活动中,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都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参与,五股力量拧成“绳”,一起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不久前投用的荷花池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更是钟楼“五社联动”的样本之一。中心结合了西新桥二村社区、3家不同专业方向的社会组织、慈善超市、社工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将其打造成了便民服务“综合体”。“我女儿自从养了兰花,越来越愿意和我沟通了!”居民吴桂生很是欣慰。他的女儿是三级精神残疾人士,多年害怕与人接触。自从开始养兰花,女儿也变得开朗起来。“社工和志愿者会在为民服务中心的阳光花房内教她兰花种植技术,种好的兰花也会由兰邻文化发展中心这个社会组织进行回购。”西新桥二村社区社工室工作人员吴颖洁说道。除了兰花助残,为民服务中心还有慈善超市、社区食堂,整个正向的助残循环正是“五社联动”土壤中结出的硕果。

“‘五社联动’不是‘五社’各打锣鼓、各行其是,也不仅仅只是各方结对的物理整合,而是互联互通、共建共治、共商共享的良好动态协作模式。钟楼区将围绕多元主体协作、价值理念协同、联动平台建设、资源配置优化、联动机制完善等方面深化路径探索,进一步推动‘五社联动’机制创新,擦亮‘钟爱一家’品牌,让‘五社’持续‘联’起来、‘动’起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鸣如是说。

没有上一篇了... ... 钟楼区领导干部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