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版:常州经开区
2024年11月25日

“格子田”连片 寸土生寸金

——横山桥高标准农田炼成记

□本报记者 孙婕 李垚

通 讯 员 赵玉涵 丁文锦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稻田里,收割机、拖拉机、搂草机、旋耕机、叉车、运输车一字排开;稻田边,各镇农机员穿梭在农机之间,与农机手进行协调,这便是横山桥镇晚稻收割的场景。

让散乱差的贫瘠田变为连贯成片的高标准农田,在省、市、区生态和农业农村部门关心和指导下,横山桥经过3年建设,已经实现了467公顷小田变大田,占常州经开区总任务数的56%,成为了常州经开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一方阵”。到2027年,该镇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0公顷,有了前3年的土地流转、地力提升和科技兴农的经验,从农技人员到农户,信心十足。

土地流转

横山桥镇新安村,连片的稻谷随风摆动掀起层层“金浪”,收割机正忙碌地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处处是醉人的丰收图景。

“原本这块耕地上,都是农户们为种葡萄和梨子搭建的大棚。”在新安村村委工作人员刘旭华的记忆里,过去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的粮食种植乏人问津,村里“非粮化”种植行为占多数。“还有不少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将土地流转给其他种植户。”

2022年以来,横山桥镇打造高标准农田,将原来的果蔬大棚全部收回种植小麦和水稻,并新建两座一体化泵站用于灌溉,实行智能化管控,目前,新安村高标准农田面积近60公顷,成为远近闻名的“稻香村”。如今,新安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即将成为常州经开区耕地保护千亩示范区。

周孟飞介绍,3年前,横山桥镇针对撂荒、弃种、无主等土地,逐地块查清位置、面积、用途等,建立了“底数一本账”。实行部门联动、精准研判、挂图作战机制等措施,全速推进土地要素精准保障。当年对朝阳路以东规划区内8个村的实地调研,聚力先行耕地启动区的打造。

在五一村“陌上青绿”田园综合体建设现场,经过两个月的平整,过去相对松散的小田已经连成片,一共7.27公顷,目前已经撒了麦种。

村委委员刘炀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十分顺利。村大队长梅科军原本将零散地租给别人种,“租金每亩500元至600元,多的时候不过1000元,统一流转后,租金高了,每亩1200元,也不用盯着地块看情况了。”周围村民看到他主动流转土地,也纷纷表达了流转意愿。

周孟飞介绍,自高标准农田第二期项目建设以来,横山桥镇已在东周、新安、西柳塘等6个村新建高标准农田240公顷,完成了“小田变大田,散块变连片”的农田改造。

地力提升

看着农机收割完70公顷地,横山桥新安村高标准农田承包农户倪卫兴才有空回复手机上20多个新米需求的微信。“3年来,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手机就是热线。”倪卫兴坦言,有这样的销售势态,还得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说起。

2021年,东柳塘村民倪卫兴第一次听说“高标准农田”。村里开会,村书记动员:“今年政府要建高标准农田,土地使用权不变,免费提升,大家伙儿说说,愿意不?”

“高标准农田?”老倪听着十分新鲜:“怎么样算是高?”时任横山桥镇农业农村局局长金文华回答:“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通过现代化机械耕作,保障粮食安全。”

疑惑一解,倪卫兴举双手赞同。很快,建设队伍就到村里平整土地,倪卫兴也凭借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种地经验,拿下了东柳塘和新安片区的高标准农田的经营权。除了围绕沟渠路进行建设,地力提升成为建设重点。

这两年,倪卫兴的地里十分热闹。

增肥力——乡镇指导秸秆还田,配合使用政府分发的生物菌肥,土壤肥力大大增加。

深翻土——组织农机对农田土地深翻深松30公分。“别小瞧这个,可以把杂草种子、黏附在草叶子上的害虫卵等翻到地底下,让它们自然腐烂,减少病虫害。”倪卫兴说。

横山桥镇生态与农村办公室农业农技科工作人员张岳忠说:“土地是粮食丰产的底盘,地平了,产量就高了。以新安村为例,收成好的时候,水稻亩产量约为650千克,小麦亩产量约为450千克。”

科技兴农

“过去的地,收成主要看天,并且地块小而零散,大型机械不能下地。这几年,耕地全部变成了旱能浇、机能耕的高标准农田,粮食连年高产、稳产。”说起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种植大户朱建良深有感触。

在朱建良展示的视频里,记者看到智能插秧机在稻田来回穿梭,走线直、插秧准,还不用握着方向盘,实现“无人驾驶”。“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有一天不用驾驶,机器就帮你把活干了。”

新技术与新设备结合,亦是横山桥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一道风景。

记者注意到,老朱田里的泵站只需按下开关,泵站就会抽取附近的水源,传送至防渗渠内,水流经由放水口进入农田,一天就能完成灌溉,还能根据田间需水情况,分区分片灌溉。

“杀虫灯要清理了,等待明年上岗。”老朱指了指路边支棱着的新设备,望向田间,每隔五六十米,就能见到一个小型太阳能电池板,竖杆上挂着一只黄檐竖桶,这是太阳能杀虫灯,也是智能虫情监测站。在手机App内还能观测到虫子诱捕情况,对整体稻田的病虫害防治十分有效。“这些是政府统一采购发放给我们用的,智慧化捉虫方式,给我们省了不少事。”

高标准农田与高效化、智能化的农业科技实现了“双向奔赴”。一个多月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提出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农(牧、渔)场技术模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我们设想在龙潭湖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先行先试智慧农业设施。”横山桥镇生态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许杰介绍。

今年下半年,位于横山桥镇东部的龙潭湖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分为“两心”“六园”。“两心”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创新创业中心,计划明年7月完工;“六园”即食品公园、科技农园、休闲农园、示范农园、渔乐文园、高标准粮田,计划于今年年底完工。目前高标准粮田一共67公顷,建设进度已到80%。负责建设的邓叶超告诉记者,龙潭湖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还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智慧农业“强筋壮骨”。

许杰表示,该项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以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为驱动的现代农园、以生产绿色高端农产品为目标的都市田园、以承载江南水美文化为载体的研学家园。

没有上一篇了... ... “寻味经开”农产品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