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法苑
2024年11月28日

45家商会调解组织化解涉企纠纷1400余起

“法庭+商会”推进商事纠纷多元化解

11月8日,常州市经开区横林镇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成立。

□刘书峰

近日,市中院联合市工商联、常州经开区法院、常州经开区司法局、横林镇政府共同举行“常州市‘法庭+商会’调解工作情况发布会暨横林‘商立解’品牌发布活动”。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法庭和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构建民营经济领域多元化矛盾纠纷沟通协调化解机制,推动“法庭+商会”调解品牌培育培优,为我市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商会调解成为企业解纷最优选

某新材料公司与某家具厂自2001年起发生业务往来,一直货讫两清。今年9月初,公司得知家具厂已不营业,遂诉至横林法庭,请求判令被告支付货款20余万元及利息。横林法庭发现双方均系辖区地板企业,公司还是横林镇商会的会员单位。家具厂也在第一时间联系法庭,告知企业目前的经营困境,希望法庭提供帮助。横林法庭邀请横林镇商会介入调解。经综合分析家具厂的经营现状、公司信誉、双方合作过往等因素,法庭和商会多次调解后,双方达成了两年的分期付款调解协议。

横林法庭庭长唐凯介绍,横林法庭针对本案中涉诉公司商会成员单位的特点,邀请商会介入纠纷调解,一方面发挥了商会的组织、协调优势,为商事主体提供了更多元、更高效的非诉解纷方式,另一方面借助商会的“辐射”优势,赋能行业法治生态,提升企业司法满意度。

据了解,常州全市所有法庭辖区内都有一些特色产业,如横林法庭辖区的地板和电商产业。如果这些辖区企业发生纠纷,尤其是事实认定比较复杂的案件,相比诉讼的费时耗力,商会调解是一种更为柔性和便捷的解纷方式,企业为此投入的时间金钱成本较小,双方不易因为纠纷损伤和气,后续业务合作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截至目前,全市商会调解组织已化解处理涉企矛盾纠纷1400余起,涉及标的总额约2.35亿元。

四大举措助力商会调解工作稳步推进

市中院与相关部门通过多部门联手、多层次推进、多元化协同、多举措并施,推动商会调解工作稳步推进。

市中院与市工商联联合制发《关于推进常州市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常州市商会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商会议,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入驻“江苏微解纷”平台,为企业提供“云”上解纷服务,减少企业奔波。通过“江苏微解纷”线上委派327件商事案件进行诉前调解,现已成功调解150余件。

着力构建市、区、镇三级商事调解工作网络,按照“1+7+N”工作模式设置:“1”即建立“1个市级调解指导委员会”,发布工作规则,推动全市商事调解工作开展;“7”即在7个辖市区建立“商会调解工作中心”,协调区域商会调解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工作体系;“N”即打造N个“商会调解组织”,推动各类商会组织在镇、街道设立调解工作室。同时扩容商会调解专家库,共享调解专家资源和场地资源。

为深化源头治理,商会调解工作将对接体检和主动排查相结合,全市124家律师事务所已与143家各级商会建立合作机制,成立专业“法律服务团”,举办线上线下法治讲座33场次,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工商联和司法部的肯定。

市中院联合市律师协会主动对接商会,深化“法企同行·百所帮千企”“法律三进”“法企同行、护航发展”等活动。市律协“名优律师”志愿服务队还与武进区经编行业商会打造学法提升工程,多层次满足商会非诉服务需求。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让民营企业切身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带来的获得感、归属感。

两大信心保障升级“法庭+商会”调解2.0版

市中院民三庭副庭长邹玉星表示,“法庭+商会”调解省内目前也有零星几个城市在推进,但常州有两大信心将这一工作做出地方特色。

信心之一,来自于法庭所在辖区有非常健全和专业的商会组织,目前全市除水北法庭外,其余15个法庭所在辖区都有商会组织,基本涵盖了所在乡镇的所有特色产业,这为“法庭+商会”调解奠定了坚实的机构和人员基础。目前全市已成立商会调解组织45家,组建了174人的特邀调解员团队。

信心之二,来自于行之有效的前期探索和实践成熟的商会调解经验。“法庭+商会”调解虽然是今年才列入全省全市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尝试由来已久,早些年像横山桥法庭、嘉泽法庭等就开始与商会联手解纷,卓有成效,并形成自己的品牌。全市商会商事调解积累的丰富经验,大多可以在“法庭+商会”调解领域推广。

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市中院一直在思考,在现有实践基础上,如何总结提炼“法庭+商会”调解的推进和运作机制,包括调解案件范围、启动程序、流程、调解成果的确认、督促履行等;市工商联发现商会调解组织覆盖面还不够,成立商事调解组织的商会仅占全市商会组织总数的20%左右,并且商会调解员队伍的专业度有待提升,专家型调解员的培育还缺乏工作机制,调解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今后工作中,常州法院将继续同相关部门做好协作配合,结合不同乡镇的产业优势,推动法庭跟辖区乡镇商会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做到“一庭一镇一品牌”,为企业化解纠纷矛盾提供更多生动样本,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以爱相护,让生命的蓓蕾在阳光下绽放 孟河法庭“三色”工作法服务民生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