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汤怡晨 王文锋) “书记,南5幢的朱婆婆因心脏病住院了。”近日,兰陵街道工一社区网格志愿者何师傅找到社区反映自己走访得知的情况。朱婆婆独居,退休金不高,今年9月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安装心脏支架,自费花了5万元。社区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看望朱婆婆,帮助收集看病资料并上报申请救助。
社会救助是民政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重要内容,如何救得及时、救得有效?兰陵街道不断打造“‘救’在身边,助爱兰陵”救助服务品牌,通过走好“三步棋”,打造“党建+社会救助”新样板。
街道推进“党建+网格化微治理”,构建“村社区—网格—党员联户”三级工作网格,广泛吸收街道、村社区两级党员干部、无职党员、居民志愿者等各行业工作者为微网格员志愿者,走好基层队伍建设“先行棋”;依托各类志愿服务工作队伍,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走好社会救助资源“共建棋”;聚焦村社区与社会资源相互合作,五社联动,推动社会救助实现“党群联动、上下联动、社企联动”,走好多方联动机制“服务棋”。
在精准救助方面,兰陵街道打好“大数据+铁脚板”的组合拳,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走访摸排工作,每年对辖区“四类”低收入对象进行上门入户核查,认真审核对象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经济收入、医疗支出等信息,准确掌握每户低保家庭的具体情况,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应退尽退。同时改变传统救助模式,依托医疗预警系统与“兰陵E窗”“兰陵E站”,实现精准救助,让社会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兰陵街道在为特殊人群“输血”的同时,更注重让他们能“造血”。街道积极开展困难家庭“扶智”“扶志”行动,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救助对象掌握1到2门就业技能,激发困难家庭内生动力,聚焦促进低收入人口自身发展,写好社会救助“后半篇文章”。